《宠儿》中替罪羊人物形象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27 13:38
【摘要】: 莫里森在《宠儿》中通过探讨赛斯一家与其他前奴隶的悲惨命运,揭露邪恶的奴隶制度给奴隶造成的种种伤害。本论文探究无情的奴隶制度和宠儿与赛斯被选作替罪羊命运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出赛斯的杀婴行为是赛斯浓厚母爱的结果,而这种母爱由于当时的背景和缺少黑人社区的帮助而显得不正常,同时指出奴隶制是杀死赛斯女儿的真正元凶。赛斯的杀婴行为表明,在奴隶制下,黑人妇女的母爱被严重扭曲,甚至在她们的家庭被毁坏之后她们也失去了作为母亲的身份。奴隶制迫使赛斯为了避免女儿变成奴隶而将其杀死,而这也表明了奴隶制度的罪恶。甚至在奴隶制度解除之后,昔日的奴隶虽然身体获得了自由,但他们在精神上依旧为历史所奴役,梦魇般的过去依然折磨他们。 本论文分为六部分,章与章之间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旨在分析残酷的奴隶制与小说中人物悲惨命运之间的因果关系。 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莫里森和《宠儿》。然后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宠儿》的研究。简介之后是基于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本小说中人物的替罪羊形象的可操作性。 第一章阐述了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理论找出文学作品中的原型,将这种原型运用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中,以便发掘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宠儿与赛斯的原型。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笔者发现宠儿与赛斯符合拉吉尔的替罪羊的特征。表面上,宠儿是被其母亲所杀。若仔细研究当时的杀婴事件的背景,就会显而易见地发现宠儿是被奴隶制度所迫害的替罪羊。黑人社区由于嫉妒而背叛了赛斯也是她杀害女儿的一个原因。当她从监狱回到家中后,社区将她隔离了18年,使她更像一只被逐放的替罪羊。 第三章是关于赛斯的杀婴事件带来的启蒙。赛斯一直为失去女儿而痛苦,当宠儿以肉体形式出现后,赛斯深信她就是自己的女儿,因此她将全部的精力与爱都给了她。在小说的结尾,当鲍勃温先生接近她家的时候,赛斯误以为他是追捕奴隶的奴隶主,试图去杀死他,而不是再次去杀自己的女儿,这一事件给了她纠正之前为保护女儿而犯的错误的机会,同时也证实了她对女儿深深的母爱。丹芙,由于宠儿的到来渐渐了解到过去的那些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当她发现母亲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走向社区寻求帮助,并且逐渐地走向成熟。 第四章指出个人与黑人社区的未来。莫里森探究前奴隶通过勇敢地面对过去来获得精神自由的解决方案,因为未来与过去紧密联系。小说还显示社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莫里森认为,黑人女性的生存永远都离不开黑人社区。 结论部分是对本论文的总结,强调了小说运用原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同时也加深了小说的深度。此外,本部分还强调了莫里森对奴隶制度的控告。 本论文分析了原型在《宠儿》中的变化使用,将作品与它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了莫里森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使用这一换位原型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剑云;《宠儿》中塞丝杀子的存在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黄新如;论《宠儿》中的心理分析与叙述话语[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陈伟;;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年02期
4 刘洪波;;一个乐于寻找替罪羊的民族是幼稚的[J];新一代;2008年05期
5 焦小婷;文本的召唤性——小说《宠儿》写作艺术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王小刚,黄震;对《宠儿》中数字蕴涵义的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关丽君,杨东辉,唐静;谈《宠儿》的模糊叙事[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金波;;替罪羊[J];金山;2009年11期
9 王p鷓,
本文编号:2683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