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黑人经历:解读《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
发布时间:2020-05-29 11:00
【摘要】: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是当代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凭借诗化的语言,奇妙的神话传说以及不落俗套的叙述结构,莫里森在她的小说里始终以探索美国黑人的民族历史和精神追求为主题,凸现了种族压迫对黑人造成的心灵创伤,反映了美国黑人在白人文化价值统治的社会中寻求身份的困难。 她的小说《宠儿》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两岁时被母亲塞丝亲手杀死的宠儿,十八年后变成一位有着丰满的血肉之躯的姑娘重返人间索取母爱的故事。它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技巧,模糊了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再现出奴隶制对黑奴们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探索了美国黑人的复杂性、恐惧和生活中的爱。 该论文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神话原型批评以及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小说中表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技巧和神话原型叙事为分析重点,追溯黑人历史,重述事实真相,追踪小说中主人公追求心灵重构的精神之旅,探索美国黑人的未来之路。该论文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介绍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并分析《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宠儿鬼魂形象的运用以及对塞丝创伤心理的描写。第二章详细探讨《宠儿》中折射出的真实的黑人经历,揭示奴隶制给黑人造成的身心戕害。黑人奴隶在重获自由之后,仍然被噩梦般的过去困扰,但他们通过互相帮助和关爱,努力挣扎,重塑自我。第三章集中分析《宠儿》的神话叙事所体现的重要现实批评意义。《宠儿》中的黑人经历与圣经《出埃及记》中以色列民族摆脱历史苦难的历程具有内在相似性。同时小说充满着丰厚的非洲神话元素,具有鲜明的黑人民族性。可以看出,莫里森正是通过神话的历史叙事来记述黑人经历的真相,并预言他们只有正视过去,才能走出历史的魅影,实现心灵重构,奔向幸福的沃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68683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慧;托妮·莫里森《秀拉》的女性形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左亚琴;《爵士乐》后现代叙事手法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6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