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犹太文化视角探析《洪堡的礼物》的主题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婧力;;谈犹太民族流浪史及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起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王志军;;现代性和钱: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论旨趣与现实意义[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3 李颉;;焦虑中一个肯定的声音——《赫索格》中主人公死亡焦虑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谢春艳;;《索涅奇卡》与犹太文化传统[J];俄罗斯文艺;2007年04期
5 谢春艳;;契诃夫笔下的犹太女性——以《泥潭》、《伊凡诺夫》为例[J];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6 马月兰;;经典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流——兼评任东升著《圣经汉译文化研究》[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1期
7 李恩堂;;由希伯来人到犹太人的历史演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3期
8 王小红;;《只争朝夕》中父子矛盾的文化内涵探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年04期
9 张晓蔓;;马拉默德《店员》中的受难精神透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6期
10 李娟;;犹太民族流而不散的原因探究[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任东升;马月兰;;希伯来先知与儒家圣人比较研究[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2 乔飞;;血统·国统·道统·法统——《圣经》神人“圣约”之法理透视[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丽艳;多克托罗小说犹太主题的发展轨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杨淑琴;犹太文化及其商业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周承;冷战结束前后以色列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年
8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9 赵同生;理性视域中的神人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丁玫;艾·巴·辛格小说中的创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婧妍;固守 再生 回归[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许雅涵;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4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武晓燕;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美国身份”解读[D];暨南大学;2011年
6 韩晔;反犹主义:对斯大林政策导向的误读[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红杰;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闫斌;论美国犹太改革派安息日的变革[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陆路;约瑟福斯的双面人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少林;“欲望三部曲”中大卫·凯普什的异化解读[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