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晚到的骑兵》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21:10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曾经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精于结构的小说、浪漫和幻想小说及性格与环境小说。评论界对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有较多的关注,对其它两个系列的小说也有一些研究。相对而言,对哈代短篇小说的研究较少。 国内哈代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悲剧解读、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的体现、哈代艺术成就的探索和宗教信仰的探讨上。研究的视角不断重复,而且研究范围局限于他后期的主要作品。《晚到的骑兵》写于1899年,是哈代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因其最近十年才被介绍到中国,这部短篇小说在国内还鲜有文学评论。细读之后不难发现,《晚到的骑兵》与1891年出版的《德伯家的苔丝》有很多相似之处及惊人的差异。“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是“互文性”这一术语的创造者克里斯蒂娃对“互文性”的阐释,长期以来被广泛认可。基于两部作品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以及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本文尝试着对这两部作品展开互文性研究。通过运用“互文性”这一理论工具,本文旨在探讨哈代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并对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深入理解。 本文首先介绍了哈代及其主要作品、《晚到的骑兵》的故事概要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互文理论。接着,本文分析了《晚到的骑兵》与《德伯家的苔丝》在小说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方面与哈代巨作《德伯家的苔丝》的互相映射的部分。主题上两部作品都采用了悲剧主题和婚恋主题;结构上两部作品具有相似的故事情节和三角恋结构;在人物塑造上,哈代以苔丝、安琪儿、亚雷为原型,塑造了赛琳娜、约翰和巴索罗莫。随后,本文例证了《晚到的骑兵》在《德伯家的苔丝》基础上的发展,分析了在读者的互文性语境下《晚到的骑兵》意义的生成。在《晚到的骑兵》中,哈代倾注了他更多的女性主义意识。正义真正得到伸张,抱有顽固男权意识的男主人公约翰自食其果;女主人公塞琳娜摒弃传统思想最终获得经济独立,因此得以在哈代的悲剧小说中幸存。可以说《晚到的骑兵》是从《德伯家的苔丝》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作品,但在阅读《晚到的骑兵》的过程中,读者对《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女性意识进行了重新思考。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两者的互文性研究表明哈代在《晚到的骑兵》中重复并颠覆塑造了一个维多利亚晚期的新女性形象,挑战了苔丝作为男权社会传统道德的牺牲品的命运。在《晚到的骑兵》中,哈代的男权观念淡化。他意识到在女性获取独立中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并为妇女解放指明了一条道路。从哈代的互文性写作中读者对维多利亚不同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海鹏;;从互文性视角解读中西“灰姑娘”的故事——以《叶限》和《Cinderella》为例[J];山花;2009年16期

2 赵红辉,肖利民;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郝永华;"互文性"理论涵盖的文学基础理论问题[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4 江弱水;;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中国诗学用典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5 阿瑛;;互文性理论与后现代写作[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张春雨;;李清照词的互文性解读[J];飞天;2011年06期

7 钟文;威塞克斯——哈代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辛斌;;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姜小艳;曾思艺;;失去后才明白爱有多真,爱有多深——哈代的爱情及其“爱玛组诗”[J];世界文化;2007年07期

10 康玫;连菲菲;;试评《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的悲剧意识[J];作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晓慧;;互文性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名称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祖晓梅;;哈代与上帝之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王守业;徐殿利;靳亲国;;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现状与发展[A];2011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许兆君;武秀香;施雪奎;李云龙;徐晓莉;张亚琴;毛永江;杨章平;;BMY牛HSP70-1基因5'侧翼区遗传变异与血液指标的效应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解香;白俊杰;于凌云;;不同种群草鱼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凤阳;权聆《哈代诗篇中的神秘终结》愿那夜被幽暗夺取[N];文艺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赵双 特约记者 汪绪刚;艾哈代布提速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通讯员 王新宇;艾哈代布创业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通讯员 文学军;用青春灌溉艾哈代布[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通讯员 满丽娜;站稳“艾哈代布”国内设备运送市场[N];大庆日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全攀峰;在艾哈代布建设“沙漠绿洲”[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全攀峰;铁人队伍,艾哈代布再扬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双 特约记者 王正安;艾哈代布,见证中国速度[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杨瑞仁;沈从文福克纳哈代比较谈[N];文艺报;2002年

10 通讯员 文学军 哈生辉;“石油魂”感动艾哈代布[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文培;开放、指涉的文本世界:冯内古特小说的互文性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互文性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繁;《狼图腾》英译本的互文性解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翔;公益广告中的互文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德美;A.S.拜厄特《占有》中的互文性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侯斌;汉英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范李娜;互文性理论在动画片文本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绍静;从文本到超文本[D];山东大学;2005年

9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静;英文食品广告词中互文性所蕴含的意境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2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92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