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印度之行》中的人际关系危机

发布时间:2020-06-02 00:26
【摘要】: 福斯特是一位在现代英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一生的主要成就为六部长篇小说及两部短篇小说集。他的作品所引发的文论也涉及甚广,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折射出来的冲突、隔阂、背离和分歧是作家最为强调的一个主题。《印度之行》是福斯特两次访问印度的结果。在这部小说中他延续了之前几部小说的风格,并在更为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问题。本文将对《印度之行》中的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危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括介绍了作家的生平、文学地位以及《印度之行》的研究状况。中间三章为本文的主题,分析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危机。根据危机产生的原因,本文分别从宗教、种族、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印两国人民之间所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与隔膜。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宗教危机,即三种宗教:基督教、穆斯林教、印度教之间的隔阂与排斥。印度是个多宗教国家,宗教对印度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而西方的基督教亦是如此,因此宗教之间的差异深刻的影响着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种族之间的分歧与隔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东西方之间还在于印度这个民族内部。与宗教相比,种族之间的矛盾更为明显。以治安法官朗尼和税务长兼市长特顿为代表的英国殖民者满脑子充斥的都是大英帝国种族优越论思想,认为他们在印度的任务就是“用武力来维护这个肮脏、混乱、破烂不堪的国家”,处处摆出一副上帝的姿态,视印度人为“下等人”。第三章着重分析了文化之间的冲突与隔阂,这种隔阂虽然不如前者明显,却也贯穿小说的始终,这源自于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现代的西方文明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与思想观念,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东西方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他们认为“东方是非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不正常的”;而欧洲是理性的,贞洁的,成熟的,正常的”。 论文指出人与人之间真诚关系的建立一直是福斯特关注的重点,然而宗教的差异,民族的矛盾以及文化之间的冲突使得作家的这种美好理想终成凄凉的现实。人类这种无奈的隔膜与分离却又试图联接的艰难在《印度之行》都有充分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新博;《印度之行》:福斯特对人类及世界的探索之旅[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陈小菊;通往心灵之路——试析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4期

3 骆文琳;迷惘与隔膜的《印度之行》[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2期

4 金光兰;《印度之行》中的意象与节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2692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92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