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分析旧约中罪恶的权力话语
发布时间:2020-06-11 00:33
【摘要】:关于人性的善恶,中国的儒家学派和西方的基督教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这些思想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们对于善恶的不同认识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文化交往。随着历史的发展,《旧约》成了许多宗教学派必读的圣经。《旧约》中的许多篇章描写了人类的罪恶:杀人罪、偷盗罪、强奸罪、乱伦罪、暴力罪,欺骗罪和复仇罪等等。这些罪恶从哪里来?罪恶是上帝赋予的吗?上帝是怎样建立又怎样一步步维护自身的绝对权威?基督教神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原罪”又是怎样被神学家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无论是神学家还是普通民众、是否信仰宗教的人。在中国,儒家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学派,最终没有形成宗教。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荀子针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善恶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此,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性的善恶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宗教信仰问题也成了中国和西方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因素之一。隐藏在这些不同信仰背后的工具便是——权力话语。 本文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旧约》中上帝的权力以及人的权力进行了初步地探索。西方统治者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塑造了“上帝”的形象,并且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所以说上帝的权力也是统治者的权力。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部分都是平民,加之战争的频繁,在当时得不到国君(统治者)的重用。因此,整个国家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宗教思想。文章进一步解读了中西方善恶理论的差异引发的不同宗教信仰。随着历史发展的不断演变,犹太教衍生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西方中世纪时期出现了政教合一的体制,教皇统治着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古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没有出现统治地位的宗教。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民族习惯等差异逐渐显现,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冲突。当今社会“罪恶”的种种类型在《旧约》中都能找到原型,在孟子、荀子的论述中都有提到。因此了解双方不同文化演变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106.99
本文编号:2707104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106.99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云飞;儒家和基督教关于恶的来源及其消除的思想之比较[D];安徽大学;2006年
2 杨波;荀子人性学说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6年
3 彭薇;影片《卧虎藏龙》的跨文化品格分析[D];湘潭大学;2006年
4 龚雪燕;电影《刮痧》的跨文化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7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0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