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莫里哀喜剧中的身份躲藏

发布时间:2020-06-10 23:38
【摘要】:莫里哀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同时他又是一位身兼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喜剧作品触及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他通过喜剧传达的民主平等思想超越了那个时代。他常常运用身份躲藏技巧,打破不可逾越的等级界限,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我国学者对莫里哀作品的思想、人物类型化研究方面极为关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学者们对莫里哀喜剧形式的研究稍显薄弱。从国内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状况来看,还没有以身份躲藏为切入点的评论文章,而身份躲藏是莫里哀喜剧中常用的、不能忽视的喜剧技巧。本文拟从身份躲藏入手,对莫里哀喜剧中的身份躲藏进行梳理分类,探究身份躲藏的喜剧功能,最后结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深入探讨身份躲藏的反讽作用与延展作用。希望能为解读莫里哀喜剧及类似的作品提供一种批评的角度和实践的文本。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主要介绍我国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莫里哀喜剧创作的研究现状。我国早期对莫里哀的研究主要是以生平传记和作品评论为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者注重分析莫里哀喜剧艺术特色和典型人物形象。进入二十一世纪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作品的形式研究和比较研究。通过对研究资料的综述,指出研究身份躲藏技巧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部分对莫里哀喜剧中身份躲藏技巧进行梳理。笔者首先将身份躲藏归纳为三类:等级乔装;性别乔装;职业乔装。其中等级乔装又分为贵族的乔装和平民的乔装两类。然后探讨了喜剧人物进行身份躲藏的目的,分为为了个人的身份躲藏和为他人的身份躲藏两种。 第二部分主要从身份躲藏与喜剧情境、身份躲藏与人物的喜剧性营造两个方面,阐释莫里哀喜剧中身份躲藏的喜剧功能。笔者首先探讨身份躲藏技巧使喜剧产生一系列误会和悬念,而误会和期待式悬念营造出明快、轻松的喜剧情境。其次,笔者论述身份躲藏与人物喜剧性的关系,将形成人物喜剧性的手法归纳为:剧中人物言行相悖、台词的表里不一、意图和效果相分离。 第三部分探究身份躲藏与狂欢化联系。首先,探讨莫里哀喜剧中的身份躲藏形成一场全民性的狂欢的盛宴,深入探讨身份的反讽作用,颠覆权威,消解差异。其次,探究狂欢的迁移,即身份躲藏所产生延展、教育作用。正面人物的身份躲藏引发的笑,代表笑的肯定力量;反面人物的身份躲藏引发的笑,代表讥笑嘲讽力量。 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指出研究上存在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如山;理性的强音 智慧的彩虹——浅谈莫里哀笔下的仆人形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张玉雁;误会技巧的运用[J];当代戏剧;2002年01期

3 周国雄;说“喜剧情境”[J];剧本;1988年09期

4 陈晓红,胡健生;莫里哀喜剧之讽刺艺术探略[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年02期

5 阎群;;莫里哀戏剧的演出形式[J];剧作家;2006年03期

6 侯赛军;;浅析莫里哀喜剧中的女仆形象[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4期

7 韩益睿;;线条的末尾——《伪君子》的解构主义叙事理论解读[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夏彤;“三一律”的产生及发展[J];理论界;2005年09期

9 李鸿泉;莎士比亚与莫里哀喜剧艺术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10 孔聪;;关汉卿、莫里哀喜剧艺术相似性探微[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立峰;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文宁;狂欢化理论的渊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晓青;浅析尚敬情景喜剧的喜剧性营造[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7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07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