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王尔德与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中的“艺术与现实”关系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13 01:42
【摘要】: 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是西方近现代文化转型期的产物,是一种对于构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积极尝试。虽然这场运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开创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河。唯美主义率先树立了艺术独立的旗帜,更是为二十世纪现当代文论的建立打下了最初的理论基础。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就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往往被后人视为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典型代表。继王尔德之后,二十世纪的爱尔兰文坛达到了空前繁荣,涌现出了包括萧伯纳、乔伊斯、叶芝、贝克特在内的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家,由于他们风格各异,成就也涉及小说、戏剧、诗歌多个方面,因此,对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几种走向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的整体状况,同时也对于研究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艺术与现实”关系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思想,并将他在“艺术与现实”关系问题上的观点与萧伯纳、乔伊斯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爱尔兰文学家的观点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王尔德美学思想的价值及其对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对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共、异性及其美学观的总体趋向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君;《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意象阐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罗钢;;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金梅;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在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体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珂,代绪宇;意象派诗歌的文体源流及对新诗革命和新诗文体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杨学民;反讽和讽刺——台湾作家欧阳子的小说叙述策略[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5期

6 杜吉刚;;超验美学、超验理论之死——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吴童立;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及其批判[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8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中的家庭观念[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9 何其莘;;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10 杨敏艳;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的现代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邓伟;;历史与人性的浑融——李R既恕按蠛有∷怠痹俨蚚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8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9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涛;唯美主义与康德美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4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谌晓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下的抗争与顿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余爱霞;[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赵萍;论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的精神分析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2年

8 张继红;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9 周朝伟;从跨文化角度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地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春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1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