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中的叙事空间解读
发布时间:2020-06-14 07:13
【摘要】: 维迪亚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1932-)是当今世界文坛十分引人注目的移民作家。他于2001年获得了世人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的《河湾》一面世,就获得评论家们的高度重视和好评。1999年该小说被美国蓝登书屋选入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列。 作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奈保尔在《河湾》中推翻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形成了一套体现时间和空间的新系统。现代主义作家“试图让读者在时间上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而不是从顺序上理解他们的作品”,奈保尔亦如此。这一点与叙事空间理论形成的空间效果相吻合。叙事空间理论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与现代批评理论紧密相连,并影响其发展。约瑟夫·弗兰克是叙事空间理论的杰出贡献者之一。在他的论文“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中,弗兰克首次提出了空间形式的概念,标志着叙事空间理论的开始。本文试图运用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来解读奈保尔《河湾》中的叙事空间,着重分析奈保尔在小说中营造的物理空间、文本空间、读者的感知空间和空间化的审美意义,从而展现叙事空间理论的特点以及空间形式对表达小说现代主义思想内容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对《河湾》中的物理空间——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分析,透视了物理空间的边缘化在《河湾》中对呈现主题的积极作用。第二章考察《河湾》中的文本空间,重点探寻小说的绘画性和雕塑特征形成的空间形式。第三章探讨在读者心中形成的感知空间,分析小说中的叙事空间在读者感知世界中实现的总体效果。第四章通过对《河湾》的阅读过程陌生化和语言角色转变两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小说空间化的美学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阐述和分析《河湾》中的叙事空间,展现不同空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现代小说空间发展潮流的重要意义,以及形式对内容的巨大影响。这将加深对奈保尔小说特点、结构、意境和艺术创新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河湾》中的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712444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先进;;象征手法在V.S.奈保尔《河湾》中的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刚;;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从《河湾》中的意象看奈保尔笔下的两个世界[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712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