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碧莲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界最活跃的作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她以自己惯有的美国梦主题受到读者、评论家与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与前三部作品不同,在小说《爱妻》中,任碧莲营造出第一代移民、第二代华裔和第三代华裔聚居的大家庭,凸现其中人物的自我认知、身份危机与幸福梦想。其中,五个女性人物的追梦之旅困难重重,鲜明地体现在各自的身份问题上。因此,该论文以美国梦为切入点,借鉴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爱妻》中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本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 论文第一章从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审查美国梦的含义。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美国的历史长河中,它表现出了创世梦想和美国噩梦两种模式。创世梦想强调追梦者通过积极正当的手段获取物质和精神的成功;美国噩梦则强调人们对物质成功的追求,忽视了对人性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了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两种模式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呈现出交织状态。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华裔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有必要追求一个确定的文化身份。而作为双重弱势群体,美国华裔女性的梦想包含了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两个方面。 第二章呈现小说《爱妻》中三代女性人物在追梦过程中遭遇的身份危机。第一代移民女性的身份危机是跨国度危机,以王太太和兰为代表。在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眼里,实现了金钱梦想和美国公民梦想的她们外黄内白,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第二代女性的身份危机体现在婚姻上,以华裔家庭中的珍妮为代表。白人珍妮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婚姻,嫁给了华裔男子,然而她的妻子身份因文化差异的冲击而岌岌可危。第三代华裔女性的危机表现为血缘关系的错综,以丽泽和温蒂为代表。前者是长女,卡耐基夫妇领养的一名民族身份不清的女孩,后者领养自中国,是卡耐基家的二女儿。养女们怀疑自己并不是真正属于这个家庭。 第三章论述杂糅身份是多元文化语境中女性追寻的理想身份。因为文化是使女性产生身份危机的原因,所以首先探讨文化的两个特征:多样性和斗争性。在该小说中文化的两个特征通过中国哲学和美国消费主义体现出来。然后探讨多种文化之间可以通过协商与妥协消除斗争,达到共存。华裔家庭中的女性们必须坦然接受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生成的杂糅身份。总之,必须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女性才能把杂糅身份奉为一种现实身份,在新的空间里实现合理的自我定位,达成梦想。 该小说多元文化特征鲜明,五个女性在追梦过程中伴随着文化的冲突,经过协商与妥协,接受杂糅身份,使家庭关系逐渐融合。小说重新思考了人性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少数族裔文化前景的的乐观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程秀峰;;爱伦·坡作品后现代性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许太梅;;从走出家庭看西丽的成长[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张字;;美国黑人女性双重身份的寻回——论《紫颜色》主人公的觉醒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7 伍娜;;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双性人格”——读伊莱恩·肖沃尔特《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王芳;;《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陈术颖;;女人的战争——男人的风景——解读苏童文集《婚姻即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家庭教师》中女性形象塑造之“性政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晶;刘彦U
本文编号:2768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6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