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情感论探析《夜色温柔》中迪克的悲剧性
发布时间:2020-07-26 12:46
【摘要】:《夜色温柔》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杰出代言人—菲茨杰拉德耗费九载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长篇巨著。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迪克由一个极具人格魅力,洁身自好的心理医生如何一步步在自我放纵中堕落颓废以至最终失去自我的过程,透视了战后资产阶级世界的空虚、幻灭,以及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并围绕导致迪克堕落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休谟及其道德情感理论中相关观点,阐述了理智与情感二者关系,以及“同情”这一自然机制原则的概念。对于情感与理智这对范畴,休谟认为情感是人性构成中的一部分,其作用高于理性,但他并不否认理性的作用,并认为理性主要作用于观念世界,它服务于情感并引导意志,但任何意志活动的引发也不能排除情感因素。接着分析了迪克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品行素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迪克所具备的道德品质表现在他在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仍坚持不懈,努力追逐成功,而其在细节行为上的表现也体现了他具备着崇高的道德感。然后通过运用休谟提出的情感和同情原则,深入分析源于对尼科尔的爱,迪克在婚姻中对妻子无私的照顾与付出,以至于荒废事业,摒弃自我价值的追求。而事业的失败,朋友的背弃和婚姻的破裂则导致迪克一贯恪守的道德标准失效,变得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被社会抛弃的下场。文章最后认为妻子尼科尔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其走向最终毁灭的关键原因。最初的梦想与现实的残酷使迪克身心疲惫,最终因无法实现自身理想,恪守道德标准以致自身衡量尺度失效,导致精神疲惫、道德瓦解、理想丧失和梦想破灭,落得被整个社会抛弃的可悲下场,从而体现出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770781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成;;迷惘时代的梦想崩溃——论《夜色温柔》的主题[J];青年文学家;2009年14期
2 雷冬雪;;《夜色温柔》中迪克命运悲剧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商静;郭雷;;温柔夜色下的梦魇——小说《夜色温柔》的弗洛伊德主义新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2770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7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