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诗歌面具下的个体身份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弗罗斯特的林中路(下)[J];北方文学;2006年10期
2 董晓燕;郑佳;;弗罗斯特笔下的音乐之声[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3 唐晓渡;;以情趣开拓,以智慧结束——读弗罗斯特的《未走之路》[J];扬子江诗刊;2011年04期
4 赵瑶;;身份建构过程中外语学习策略的使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江涛;;译者在译介过程中的身份构建——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6 袁周敏;;社会心理学与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7 苏焕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圣经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刘江;;自传叙述评论与身份建构取向——《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父型形象管窥[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赵宏维;;黑白之间的流动——评《剑桥美国非裔奴隶叙事指南》[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10 何小颖;;论弗罗斯特诗歌主题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向平;;宗教组织及其适应型认同模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协调功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6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7 冯剑侠;;“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Donald L.Horowitz;;身份建构中的宗教与族群:互斥的还是重叠的?(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宗宣;弗罗斯特的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西渡(诗人、评论家)/论 曹明伦/译;在弗罗斯特的车辙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许京;弗罗斯特被评为世界最佳[N];中国体育报;2001年
4 王明辉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郭娜 河北大学外语教研部;理想与现实和自我人生的求索[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腊月雪;羽毛球的“中国时代”[N];中国体育报;2001年
6 记者 宋芳;丰立祥会见英国贝利市客人[N];大同日报;2006年
7 余石屹;条条道路都有可能,许多都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闫超;空客A380里面什么样?众记者体验有褒有贬[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苏七七;岸对海的忠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刘立杆 (诗人、小说家);记忆的河岸:想象与潜听[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明;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p鷓
本文编号:279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9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