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篇小说《迷惘》中的死亡主题
发布时间:2020-08-12 12:45
【摘要】: 《迷惘》是德语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所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为第一部作品,虽然从诞生到被世人所接受,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但最终获得广泛认可和赞扬,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卡内蒂的代表之作。 死亡是《迷惘》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小说主角的疯狂、鲜血、年老体衰无不是对死亡的暗示与预告。而基恩的汉学家身份、与哲学家康德的微妙相似性则丰富了死亡这寻常结局的意义。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期待个体的死能唤醒迷惘中的人们,这对于卡内蒂来说也是一种“对死亡的诅咒”:当死亡必须发生时,那就让死亡来的动静大些。 本论文以《迷惘》的死亡主题为研究对象,从主人公死亡的必然性,死亡的独特方式与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恩是水与火、中与西的结合体,他的自焚是“火”的极端化,是“中”在20世纪西方世界普遍危机面前的无力;“康德”的自焚,意味着康德的目的论在恢复工具理性之价值方面的徒劳,上帝无法成为人类社会道德标准,自由与不朽无法成为“终极目的”;危机面前西方该何去何从?“尝试重估一切价值”。卡内蒂成为尼采思想的践行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16
本文编号:2790553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16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石海翔;论长篇小说《迷惘》中的死亡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王新全;埃利亚斯·卡内蒂与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以娜;《迷惘》的象征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俞泉;一部戳到时代痛处的寓言[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理明;头脑与世界的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段云;尼采对卡内蒂小说《迷惘》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0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9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