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布宁创作中的宗教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0-08-18 13:20
【摘要】: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耀眼的一位艺术家。布宁的文学创作起于诗歌,但却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乡村》、《生命之杯》、《轻轻的呼吸》、《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旧金山来的绅士》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问世,确立了他20世纪俄国文学界一流作家的地位。他的作品或反映原始的自然风貌,或表达对逝去的庄园生活的怀念,或描写恋爱的心理过程,或谴责资本主义肆意掠夺自然资源的行为等等。总之,他的创作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布宁曾两次获得普希金文学奖,更于1933年因小说《米佳的爱情》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布宁深受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宗教和哲学思想影响,因此,布宁创作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意蕴。本论文试图以布宁的不同创作主题为主线,具体分析并深入阐释其作品中的宗教哲学思想。本论文分为绪论、主体部分的三章、结束语以及参考文献。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并总结了国内外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同时阐明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布宁创作中自然主题的宗教哲学思想。本章从多神教角度分析布宁笔下自然神性的根源及自然人格化的具体表现,并运用基督教的宗教意象,分析自然中的神秘主义色彩。自然主题的创作还凸显了道教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布宁赞同“天人合一”,并认为人类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必将遭遇自然的惩罚。第二章主要研究布宁创作中记忆主题的宗教哲学思想。首先,本章阐明了布宁的个人经历与记忆主题之间的关系。其次,本章以《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为例,分析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佛教轮回思想的。最后,本章解读了前记忆(佛教称阿赖耶识)的超时空感,并阐释了前记忆的超时空感与庄子的逍遥境界高度契合的原因。第三章主要研究布宁创作中爱情主题的宗教哲学思想。本章主要阐释了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圣经》的人物命运及故事等对布宁爱情小说悲剧结局的影响,以及从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和佛教彼岸救世的理论出发,阐明了布宁爱情主题小说具有救赎心灵的伟大意义。结束语简要总结了全文研究的内容,并指出研究此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梅;;相知何必曾相识——解读布宁的《不相识的朋友》[J];语文学刊;2007年19期

2 王永奇;;浅谈东正教与托尔斯泰创作之关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李玉用;李克章;;道家道教思想与生态环境保护[J];船山学刊;2007年03期

4 郑燕虹;;论《摩利支子情诗》中的佛教含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5 万全勇;;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特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旷丽贞;爱的挽歌——试论蒲宁爱情小说的特色[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贺卫方;;天主教的婚姻制度和教会法对世俗法的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01期



本文编号:2796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96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