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

发布时间:2020-08-22 18:06
【摘要】:《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刚一出版就大获成功,当年曾经连续八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旋即被改编成同名影片,影响深远。 根据CNKI的数据,笔者统计了自2001年至今的关于《喜福会》的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总计三十余篇,其中较为集中的主题是母女关系和中美文化冲突。评论界普遍认为,《喜福会》从四对母女的角度讲述她们各自的生活经历,透露出华裔两代女性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现状,母女之间既有深沉执著的骨肉亲情,又有着无可奈何的隔膜怨恨,既互相关心又相互伤害。这些评论对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及中美文化冲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其中没有一篇论文应用到个人女性主义这个新兴批评手法。本文将运用个人女性主义的批评手法,对《喜福会》中的四对母女的性格及人生态度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探讨谭恩美的生活经历和她的主要文学作品,并且概括了《喜福会》的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四位背井离乡移居美国的中国女性以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们的生活经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虽身在异乡,却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女性。而她们长相中国化生在美国的女儿们,却拥有夹杂着中国传统的美国思考方式。于是,母亲与女儿间产生了无奈的隔膜,既互相关心又互相伤害。最终,母亲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美貌和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女儿,使她们也逐渐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乐观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第二章讨论了论文中所应用的文学理论——个人女性主义。个人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理论中一个较为柔和的理论,它基于两个重要原理:法律容许的自我所有权和平等待遇。个人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有权追求独立个性和私有财产。 第三章是论文主体,笔者运用个人女性主义理论剖析了《喜福会》中四对母女的性格和人生态度。笔者将本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着重分析了四个中国母亲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吴素云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她能够不计较生活的苦难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许安梅的坚强意志使她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出一切生活的阴霾;龚琳达运用自己的智慧摆脱了不幸的婚姻创造出新生活;映映·圣克莱尔在迷茫的探求中最终寻找到了全新的自我。后半部分则探讨女儿们如何在母亲们的感召和引导,逐渐摆脱消极的情绪,最终发现自我、尊重自我价值,并且乐观独立地面对生活。 第四章是结论,笔者认为《喜福会》中四对母女的性格和人生态度体现了个人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尊重女性个性,尊重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丽丽;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的兴起与谭恩美的《喜福会》[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800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00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