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09:30
【摘要】: 从1979年发表处女作《且听风吟》算起,村上春树的创作生涯已满三十年;从1989年漓江出版社首发《挪威的森林》算起,村上春树进入我国读者视野亦满二十年。三十年、二十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构建起来的历史概念里,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数字。然而,正是在这不算长的时期内,村上文学的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并形成了所谓的“村上现象”(或称“村上热”),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国自然也成为了这股热潮的重点辐射区域。二十年来,我国的村上春树译介与研究伴随着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鉴于目前国内同类课题的稀缺,本文拟对80年代至今国内所有村上春树相关的翻译及研究成果作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尝试通过这一基础性工作窥探村上文学在我国经历的由俗至雅、由小资读物到经典文学的蜕变之路。 本论文共由五部分构成。序论部分提出问题,并介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一章村上译介部分,将主要以“副文本”这一概念为考察起点,结合文学文化语境、出版政策、信息社会特征等因素,详述村上春树作品在我国80年代、90年代及2000年后三个时期的译介情况;第二章村上研究部分,在整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目前国内村上研究最热门的几个领域,分析其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归纳和补充一些被忽视、被“边缘化”的村上研究成果,有关译者林少华的个人研究成果也将单列一节进行论述;第三章将把近年来颇受媒体关注的村上中译本论争问题,作为译介和研究的一个交叉点单独论述,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即从译者、译本层面考察译介这一过程与“村上热”之间的辩证关系。结语部分是对全文脉络的整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对未来数个二十年或三十年内村上文学寄予期许。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魔鬼猫王;Sing.久;;另一个村上春树[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8期

2 孔亚雷;;村上春树牌森林[J];西湖;2011年09期

3 晓言;;生命的暗室[J];家庭之友(佳人);2011年02期

4 张静苑;;日本消费社会下纯文学的发展——以村上春树的创作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陈思;;从艺术表现上论《挪威的森林》之东西文化的融合[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6 张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吕娟;宋玉莉;;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长篇化的特征研究与分析——以〈萤火虫〉到《挪威的森林》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王桂英;;内容现实文体现代: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9 杨圆;;解读短篇小说《冰男》中的绝对孤独[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吕秋薇;;浅析《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J];世纪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4 铃木章能;桑村特里沙;;后现代的厌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给灵魂一个细腻温柔的抚慰[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与畴;一场村上式的文学致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记者 冯威;村上春树张悦然力荐《蒂凡尼的早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潘启雯 吉羽;村上春树 风行中国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所长 杨伟;用身体来阅读村上春树[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卷土《1Q84》重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轩文 编译;村上春树:我对写年轻人更有兴趣[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翻译家 林少华;我的诺奖预测:村上春树[N];文学报;2010年

9 知名翻译家 林少华;村上春树笔下的地震[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熙涵;日本年轻人很少看村上春树了[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玉婷;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6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春月;《挪威的森林》的复调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李采;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海霞;村上文学研究在中国(1989-2009)[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2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02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