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是20世纪末从网络写作异军突起的畅销书作家,被著名批评家李敬译认为是“对文学的信念都比我们很多所谓主流作家要虔诚”①的作家。她曾以不同的形式谈到外国文学与文化对她的影响,并且表达了她对杜拉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阿尔贝.加缪、圣·爱克苏贝里、豪·路·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等外国作家的喜爱与接受。安妮宝贝与外国文学有着深厚渊源,但这些并未引起学界的深入关注。本文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选取杜拉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3位外国作家与安妮宝贝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安妮宝贝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阐释。 论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分4章。 引言主要论述了安妮宝贝的创作情况、安妮宝贝创作的研究现状以及安妮宝贝与外国文学比较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第一章从西方文化的撞击与外国文学的滋养两个方面阐述安妮宝贝与外国文学的渊源。 第二章从叙事方式与对个体孤独情感的体验入手探讨安妮宝贝与杜拉斯小说的同与异。在叙事话语模式的选择和叙事视角的转换上,安妮宝贝深受杜拉斯的影响,但杜拉斯叙事方式更为灵活、多变,因而其小说更具有一种动态美感。安妮宝贝与杜拉斯分别为我们塑造了自省沉思与疯狂盲目的孤独者形象。除了童年的孤独创伤,安妮宝贝孤独情感的体验还来源于城市文化的被动隔离和主动疏离,而杜拉斯孤独情感的体验则来源于殖民地文化所导致的被动隔离和无奈。 第三章从精神家园的寻找、灵魂之路的救赎两个方面比较安妮宝贝与村上春树小说的异同。都市人灵魂的失落使两位作家踏上了寻找之路。村上春树不仅描述了个人灵魂的迷失也讲述了整个日本民族对历史的迷失,而安妮宝贝则主要是探讨了前者。村上春树在寻找心灵家园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而安妮宝贝寻找的愿意更为自觉、执著。春上村树与安妮宝贝都将写作作为救赎的工具。安妮宝贝关注于个体的救赎,而村上春树却试图治愈个人以及整个日本民族迷失的心灵。此外,除了回归大自然,安妮宝贝与村上春树分别为读者提供了宗教与爱心的救赎方式。 第四章从诗意空间的构建与虚无氛围的营造两方面比较安妮宝贝与川端康成的小说。安妮宝贝与川端康成分别为读者创建了超然高逸与朦胧玄幽的诗化意境以及知性与感性的诗化文本。对感伤情绪的渲染和对死亡的不断书写使得安妮宝贝与川端康成的小说充满着浓厚的虚无氛围,不过安妮宝贝的文本呈现的是一种悲凉的伤感基调和向死而生的死亡意识,而川端康成呈现的则是悲美的伤感基调与以死为美的死亡观。 结语中概述了安妮宝贝与外国文学的研究在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两方面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106;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刚;都市悖论下的人生困境——论安妮宝贝小说创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郑国庆;安妮宝贝、“小资”文化与文学场域的变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6期
3 郜元宝;;向坚持“严肃文学”的朋友介绍安妮宝贝——由《莲花》说开去[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2期
4 郜元宝;;撤去丝绒帷幕之后——读安妮宝贝长篇新作《春宴》[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5期
5 蒋丽云;;安妮宝贝小说中“都市边缘人”的生存困境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7期
6 万婷;;残缺心灵的朝圣之旅——论安妮宝贝《莲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张希媛;;“人”的追问与守望——安妮宝贝作品主题研究[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8 肖晶;;论安妮宝贝《莲花》的创作转型[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9 杨经建;;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0 杨经建;;“美丽总是愁人的”——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郁气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伟萍;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D];山东大学;2007年
2 赵欣;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玲玲;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菊花;灵魂遇合与诗性相通[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詹金容;都市边缘人的生存与寻找[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洪彩;论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丁宜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诗性叙事[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811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