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与异化:哈金《等待》和《自由生活》的存在主义主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0-09-18 08:12
哈金是第一位同时获得两次福克纳笔会奖和一次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美籍华裔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探讨关于个体的生存问题。这一主题与存在主义的主题有共同之处。本文选取哈金的两部长篇小说《等待》和《自由生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探讨其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存在主义主题。 本文包括四个章节以及引言和结论。引言部分介绍了小说作者哈金的生平及其作品,并对国内外关于哈金及其作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进而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意义以及主要内容。第一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存在主义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等待》和《自由生活》两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主要思想:荒诞,异化和真实自我。第二部分在对两部小说的内容进行了简述之后,指出了两部小说中蕴含的存在主义的思想倾向。第二章分析了两部小说中所体现的荒诞的主题以及人们在荒诞世界中所遭受的痛苦。第三章详细阐述了两部小说中主人公自我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的存在主义主题。第四章通过对比分析了两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在面对荒诞的世界和生活中的自我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指出了《等待》中的男主人公孔林在追求真实自我过程中的不作为导致了他悲剧的人生。而同样面临着荒诞的世界和强烈的孤独异化感,小说《自由生活》的男主人公武男则为了追求真实的自我付出了自己行动从而获得了自我精神的救赎。在结语部分,本文总结了哈金作品中所体现的荒诞,异化和真实自我的存在主义主题,强调了哈金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即人类应该超越生存困境、追寻真实自我并最终完成自我实现。
【学位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712
本文编号:2821400
【学位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河西;;哈金专访[J];华文文学;2006年02期
2 双叶;;哈金印象[J];华文文学;2006年02期
3 残雪;;哈金之痛——读《等待》[J];小说界;2005年06期
4 张蔓蔓;不觉流水年长——论哈金长篇小说《等待》的主题[J];作家;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蔓蔓;哈金小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洪江;哈金小说《等待》中历史背景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国琳;对哈金长篇小说中自我主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沈楠;哈金笔下东方主义话语的呈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袁月珠;哈金小说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计飞燕;疏离与超越—从短篇小说集《新郎》探讨哈金的流散书写[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1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