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阿米尔的成长:荣格原型理论观照下的《追风筝的人》

发布时间:2020-09-18 06:18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2003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好评,几乎收获了英语世界的所有文学新人奖,并创下了同时占据九大图书排行榜榜首长达数十周之久的记录。小说讲述一个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 本论文从荣格原型理论角度分析《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论文通过分析阿米尔的成长,反映出主人公思想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并寻求自我救赎和自我实现的意识,展示主人公特有的情感和心路历程。本论文主要从对人格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和自性,对主人公阿米尔的心理和成长进行剖析。 首先,论文沿着主人公的成长轨迹,探究其在孩童时期逐步走向道德堕落的过程及罪孽,并从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和阿尼玛第一阶段投射的缺失分析幼年阿米尔的心理缺陷。接着,陈述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阿米尔开始转变走向成熟。阿米尔在成长过程中阿尼玛第二阶段投射得到实现,受到了积极引导者的指引和启发,他的人格趋于完善并认识到过去的罪孽烙印于心底,直面人生必须得洗清过去的罪孽。最后从自性这一原型出发,阐述成年阿米尔通过直面过去的罪孽,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进行自我救赎,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并上升到追求人格的完整性。 笔者认为结合荣格原型理论从成长主题的角度来解读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为读者对这本小说有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家伦;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思红;心理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6 张永刚;文学怀旧母题的价值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宋向红;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角色配置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渭清;人格面具膨胀的启示——《白鹿原》人物形象的符号象征意蕴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李晓峰;论文化心理及在我国当代社会中的表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居阅时;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象征[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刘俊杰;;试析《日出》中陈白露的自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祥林;;京剧男旦艺术之我见[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5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6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凤莲;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静贤;生命的回归与拯救——论华滋华斯的孩婴情结[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艳;晚唐咏史诗[D];河北大学;2000年

3 季雅群;生命的悲苦歌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毛瑞江;路翎:抗争绝望之魂——论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何玉蔚;论弗·吾尔夫的人格冲突与整合及其在创作中的展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冰;荣格原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贝加;性灵生命和语言符号[D];汕头大学;2002年

10 杨宏芹;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2821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1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