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作者与读者的潜在对话——试析冯塔纳的小说《施泰希林》

发布时间:2020-11-05 05:12
   本文以冯塔纳小说一贯的含蓄和幽默风格作为出发点,以读者接受理论为突破点,分析冯塔纳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施泰希林》中如何运用留白手法、景物描写、对话叙事和象征手法来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作品的阐释过程之中,调动想象和联想,才能切实感受到冯塔纳驾驭文字的高超技术和文本的真正魅力。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恰如其分的留白手法
三、 引人深思的景物描写
四、 身临其境的对话叙事
五、 隐晦高超的象征手法
六、 结 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蕾莲;;论台奥多·冯塔纳对普鲁士贵族价值观的批评——以《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为例[J];德国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月;;作者与读者的潜在对话——试析冯塔纳的小说《施泰希林》[J];德国研究;2019年02期

2 王越;;论冯塔纳小说《覆水难收》中的潜文本[J];牡丹;2018年05期

3 刘敏;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J];国外文学;1995年01期

4 傅琪;;台奥多·冯塔纳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柏林镜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5 杨劲;;“要火灶和壁炉干嘛的?”——论冯塔纳小说《迷惘与混乱》和《艾菲·布里斯特》中的情书母题[J];德语人文研究;2016年01期

6 武琳;;“荣誉”的牢笼——论冯塔纳长篇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中的荣誉问题[J];山花;2014年04期

7 谢宁;;批判的现实与现实的批判——冯塔纳与亨利希·曼创作异同分析[J];山花;2014年14期

8 卫茂平;冯塔纳《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中国人形象及中国龙[J];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01期

9 傅琪;;男性研究视域下的冯塔纳经典小说重释[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11期

10 赵蕾莲;;追求真实,再现迷惘——评台奥多·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琳;台奥多·冯塔纳小说中的美化主题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兰;从《艾菲·布利斯特》看冯塔纳的批判现实主义[D];黑龙江大学;2018年

2 李晓琳;冯塔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中的“孤独”主题[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3 杨斯静;19世纪女性命运与婚姻观在冯塔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李白羽;试析特奥尔多·冯塔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中三位男主人公的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李树青;试析冯塔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女主人公的“水妖”特征[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