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试论芥川小说《罗生门》与《今昔物语集》

发布时间:2020-11-05 07:15
   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生于东京市,父亲新原敏三在京桥区入船町8丁目以贩卖牛奶为生。他出生7个月后被送到母亲的娘家由姨娘抚养。11岁时母亲去世,第二年成为舅舅芥川道章的养子,遂改姓芥川。作为旧士族芥川家的养子,他也沿袭了江户文人的作风。 芥川于1898进入小学,在府立第三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了第一高等学校(高中)学习。久米正雄、松冈让、菊池宽、土屋文明等人都是他的同学。1913年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此期间他与菊池宽、久米正雄等人联合创办《新思潮》(第三次)杂志,从而走上写作道路。1914年他在《帝国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罗生门》。经铃木三重吉介绍,得以拜夏目漱石为师。1916年他在第四次复刊的《新思潮》杂志创刊号中发表短篇小说《鼻子》,得到夏目漱石的好评。 从1916年12月到1918年3月,芥川一面担任海军机械学校的英语教员,一面努力创作。之后辞去教员职务,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专注于文学创作,并于1919年3月结婚。1921年2月芥川龙之介作为大阪每日新闻报社的海外观察员到访中国。在其访问北京期间,曾与胡适先生会面。同年7月回国。在他的《上海游记》中有所记载。 1927年4月起,芥川与谷崎润一郎之间开展了一场关于文艺的争论。对于谷崎润一郎所主张的“小说的趣味性”,芥川提出不能以“小说的趣味性”来决定小说的好坏。这场争论作为引导战后物语文学批判的主流而载入文学史。 他创作的小说经常以中国和日本的古典文学为素材。例如以唐代小说《杜子春传》为素材创作的《杜子春》等,于《蜘蛛丝》一起发表于铃木三重吉创建的《红鸟》杂志上。除了中国古典以外,也取材于天主教及平安时期的舞台剧。另外,他也有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本古典说话文学。例如《罗生门》、《鼻子》、《芋粥》等都来源于《今昔物语集》;《地狱变》等来源于《宇治拾遗物语》。另外他在汉文和语言锤炼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芥川龙之介初期作品和后期作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期作品得到一致好评,在历史方面特别擅长描写人物内心、尤其是对利己主义的描写较多。全面表现其艺术至上主张的作品《地狱变》、长篇小说《邪宗门》等都没有受到后世学者太高的评价。或许是由于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考虑自杀等原因,这一时期有很多关于生死的的作品。 但是晚年创作的《一块土》等作品,与以往相比开始描写现代。但也被攻击为“在无产阶级文坛中的资产阶级作家”。这时的作品《大道寺信辅的半生》和《点鬼簿》等虽被称为是告白自传,但是晚年的代表作《河童》却通过描写河童的世界而强烈的批判了人类社会。 本论文从芥川龙之介早起作品《罗生门》出发。众所周知《罗生门》取材于日本中世的说话集《今昔物语集》。鲁迅先生评价芥川的小说是“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旨在对比芥川的小说《罗生门》与其原典《今昔物语集》,捕捉关于主人公的描写,从而探究由此展开的现代人的心理。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313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一、はじめに
二、先行研究
    1、小説家芥川龍之介について
    2、小説「羅生門」について
    3、『今昔物語集』について
三、小説「羅生門」の意味
    1. 小説「羅生門」の世界
    2、『今昔物語集』巻第二十九「羅城門の上層に登り死人を見たる盗人の語第 十八」
    3. 小説「羅生門」について
四、小説「羅生門」の方法
    1. 主人公「下人」の心理変化について
    2、下人の行方について
    3. 芥川龍之介文学における『今昔物語集』
五、結論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红;;浅析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写实特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人性的罗生门[J];美文(下半月);2011年05期

3 武凤娟;;浅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J];华章;2011年14期

4 王文平;;选材·嫁接·整合——论《罗生门》的剪裁技巧[J];戏剧文学;2010年08期

5 谢娜菲;;《罗生门》:一部审丑艺术的杰作[J];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黄海宁;;芥川龙之介及其小说《罗生门》[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4期

7 冯志;;《罗生门》芥川对生存的拷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范文瑚;;在“死”与“非人”之间的抉择——谈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9 王晶;浅析芥川龙之介及其《罗生门》[J];日本研究;1997年04期

10 楼适夷;;《芥川十一篇》书后[J];读书;198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2 陈怡勋;从文徵明风格为主之代笔画家与作伪画家看十六世纪苏州艺术市场之概况[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云哲;跨界的想象与无界的书写[D];吉林大学;2010年

5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琬君;女性凝视的震撼[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孙蒋涛;钱松喦与20世纪山水画史上的革命圣地题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张瑾;威廉·布莱克早期诗歌的对立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试论芥川小说《罗生门》与《今昔物语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仲冲;三重“罗生门”——简析“罗生门”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红;论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郭林秀;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庆星;走向毁灭的道路―芥川龙之介的悖论[D];宁波大学;2012年

6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创造[D];湘潭大学;2003年

7 孟雪;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佛教思想[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禹耕;《今昔物语集》中的鑑真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峰;论《今昔物语集》中的物忌故事[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鸾;关于日语中同音通用词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1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