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小说的内部构成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风格
1.1 交错的时空
1.1.1 睡眠中的记忆
1.1.2 茶杯中的贡布雷
1.1.3 记忆中的姓氏
1.2 人物形象的多样化
1.2.1 两个世界
1.2.2 棱柱体式人物的多重面向
1.3 创造性的语言
第2章 《追忆似水年华》的情感类型
2.1 爱情的探寻
2.1.1 希尔贝特之恋
2.1.2 斯万之恋
2.1.3 阿尔贝蒂娜之恋
2.2 亲情的探寻
第3章 《追忆似水年华》的内在观念
3.1 时间中的真实
3.2 无需说明的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炜;;星期天早上的远足[J];上海文学;2011年08期
2 奈瓦尔;余中先;;火的女儿[J];书城;2011年08期
3 寇研;;纪念父亲节·大师的父亲[J];老区建设;2011年11期
4 赵松;;一天上午能回忆什么——关于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J];书城;2011年07期
5 ;《火的女儿》[J];明日风尚;2011年08期
6 崔鹤同;;宽容的品格[J];公关世界;2010年03期
7 劳伦斯·怀特德·弗莱;;如何伪装成文化人[J];视野;2011年16期
8 张牧笛;;一曲永不消逝的歌——张牧笛随笔选登[J];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2011年09期
9 郭桂花;;《圣经》视野下的普鲁斯特小说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10 桂清萍;;永远的《永远》[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2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7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阳;普鲁斯特小说的内部构成[D];河北大学;2011年
2 柳婷;逆流的勇气[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欣悦;流光碎影共繁华[D];苏州大学;2010年
4 叶亮;普鲁斯特的符号[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颖洁;《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宁;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小说艺术[D];西北大学;2002年
7 吕翠;刹那芳华 永恒绽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南;一个茶杯涌现的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玉乐;普鲁斯特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峰;从《驳圣伯夫》浅析普鲁斯特文艺思想[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