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爵士乐》叙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09:34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931-),迄今已创作了九部小说。《爵士乐》问世于1992年,是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本论文将结合韦恩·布斯的经典小说叙事学理论,通过翔实的例子,来论证莫里森在《爵士乐》的创作中如何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小说的叙事真相如何获得,以及读者的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文学界普遍认为莫里森的小说中存在一个“缺点”,即对提出的问题缺乏解决的办法,本论文也试图在分析中找到产生这一“缺点”的原因。 论文首先分析了《爵士乐》叙述者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其打破传统的第一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随着叙事过程的向前推进,叙述者逐渐意识到自己叙述的不可靠性。与此同时,小说中的人物乔、多卡丝、费莉丝等充当了叙述代言人的角色,分别以长篇独白的形式叙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小说的叙事真相是通过叙述者以及充当叙述代言人的小说人物的共同叙述而获得的。长期以来,黑人是以被叙述者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作品里,他们没有自己的声音。莫里森刻意让黑人人物们以叙述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小说里,赋予了他们表达心声的话语权力,从中我们看到黑人同胞主体性精神的焕发。 《爵士乐》总体上碎片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在小说事件细节的叙述上制造的悬念,是隐含作者有意制造的含混。蓄意的含混不但深化了小说主题,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同时,蓄意含混的效果要求叙述者与读者共同努力,达到完全的一致。这也正是莫里森作品一贯的特色,即强调读者参与性的阅读。 议论是小说中一种最常用的手段。布斯认为,隐喻、象征,以及小说中的某些细节、场景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议论功能,是暗示性的评论。论文分析了《爵士乐》叙事中的爵士乐美学特征以及隐喻的描写所产生的暗示性的议论效果对表现小说主题所起的积极作用。 最后,本文作者认为,莫里森小说存在的“缺点”,即对提出的问题缺乏解决的办法,是其有意而为之,目的是为了将这一任务交到读者的手中。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oni Morrison and Jazz
    1.2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ological Research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Dissertation
Chapter Two The Narrator and Narrative Truth in Jazz
    2.1 Critic's Argument Over the Identity of the Narrator
    2.2 First- person Narration
    2.3 Unreliability of the Narrator
    2.4 Characters Assuming the Role of Narrator- agents
    2.5 Narrative Truth Attained By Collective Narrating
Chapter Three Confusion Deliberately Created in Jazz
    3.1 Fragmentary Narrative Structure
    3.2 Suspense in the Narration of An Event
Chapter Four Implicit Commentary in Jazz
    4.1 Jazz Aesthetics as Implicit Commentary
    4.2 Metaphorical Writing as Implicit Comment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Acknowledgments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J];;2000年30期

2 ;[J];;2014年01期

3 焦小婷;《爵士乐》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述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赵毅衡;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5 方红;不和谐中的和谐──论小说《爵士乐》中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6 翁乐虹;以音乐作为叙述策略——解读莫里森小说《爵士乐》[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7 申丹;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已经过时?[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892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92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