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与中国“易卜生学”的建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艺林;;地理叙事:论易卜生诗歌中的地理空间建构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杜雪琴;;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会通之境——读《文学地理学会通》偶得[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年02期
3 陈清芳;杜雪琴;;易卜生戏剧中“地理存在”的三种形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杨义;;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邹建军;;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J];江汉论坛;2013年03期
6 付瑶;;论《小艾友夫》与《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的“高山”意象[J];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7 郭新柳;;《武士冢》空间意象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01期
8 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文化研究;2012年00期
9 王忠祥;杜雪琴;;《外国文学研究》与多维视阈中的易卜生评论[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1期
10 潘秋子;;人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映衬——试析《海尔格伦的海盗》男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地理因素[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艺林;易卜生诗歌中的三重地理空间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志艳;;第六次科技革命背景下文学地理学的科学性探讨[J];南方文坛;2015年06期
2 梅新林;;论文学地图[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3 姚玮;秦文华;;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梅新林;;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J];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5 陈一军;;中国学界创建文学地理学学科的文化心理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惠玲;;论王鹏运词的地理空间[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佩珺;以舞台空间为视角的易卜生戏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孟雯;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安琪诗歌创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3 姜淼;《绿山墙的安妮》的文学地理学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新林;;世纪之交文学地理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乐黛云;;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祝《今日中国文学》杂志创刊[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3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周亚芬;;作为比较文学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提出——邹建军教授访谈录[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5 周昕;王卓;李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易卜生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6 邹建军;刘遥;;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7 吴子林;;感悟:生命的学问——读杨义新著《感悟通论》[J];文艺争鸣;2009年05期
8 赵一凡;;钱钟书的通学方法[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8期
9 陈未鹏;;近代以来地域文学研究综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远年;;易卜生的文学创作与海盗精神的张扬[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远年;论易卜生诗歌与北欧民间文学传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雪琴;;文学地理学与中国“易卜生学”的建构[J];长江学术;2019年01期
2 吴海超;;易卜生诗歌的文学地理学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3 万之;;易卜生主义百年祭[J];上海文化;2019年03期
4 王宁;;易卜生与现代性:易卜生与中国[J];国际学术动态;1999年05期
5 ;跨文化的易卜生[J];国际学术动态;2010年02期
6 聂珍钊;;不朽的易卜生与易卜生研究新发展[J];国际学术动态;2007年02期
7 汪余礼;;回环勾连,聚焦易魂——评葛斯著《易卜生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8 琼·邓普力顿;王阅;;易卜生的馈赠:戏剧之如何是[J];艺苑;2017年03期
9 慧;;挪出版《中国的易卜生》[J];世界文学;1988年02期
10 王金黄;;易卜生早期戏剧宗教伦理思想的转变——以《武士冢》、《苏尔豪格的宴会》和《海尔格伦的海盗》为例[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2 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黄;易卜生后期戏剧中的伦理叙事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一鸥;21世纪初易卜生剧作在中国与挪威的诠释[D];上海戏剧学院;2018年
3 李佩珺;以舞台空间为视角的易卜生戏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4 张瑾;易卜生戏剧中个人主义的不同表达方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5 马焕然;易卜生后期戏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万同新;易卜生戏剧误读现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战宏;论易卜生中期剧作中的中产阶级新形象及其特点[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8 张连桥;伟大的问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麻洁敏;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远年;论易卜生诗歌与北欧民间文学传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9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