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的视野看劳伦斯的《鸟·兽·花》
发布时间:2020-12-05 18:07
劳伦斯中期创作的诗集《鸟·兽·花》,其诗歌文本的试验性价值较为特殊,属于不可多得的生态文本,并为他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创作声誉。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诗人以诗的形式表达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精神圈”的重要关系,是他生态思想的一次整体性展示,是以借物喻世的手法展现其社会思考。通过《鸟·兽·花》的创作,劳伦斯不仅开拓了文学的表现空间,更展现出他通过文学的力量拯救人的灵魂的思维品质。劳伦斯坚信,艺术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出事物间本质的或真实的联系,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态自觉,是真正的生态思维。文章从自然的生态、人的生态和社会的生态三个方面,以及“流溢”、“大地”、“完整”、“原始”四个角度探讨了《鸟·兽·花》中呈现的生态类型和生态元素,并认为这些类型或元素是完整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整体性的生态观念反映出劳伦斯生态思想的丰富性。为了对劳伦斯的创作动机、中期转向的原因、现代文明的基本态度、文本呈现方式、诗歌观念乃至世界观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文章探讨了他的家乡、生平以及世俗习惯对他的影响,以期对劳伦斯的生态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解读。无论是回归自然还是批评现代,他的“歌唱”或“回归”都是为了寻找丢失的诗意,...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劳伦斯诗歌创作述略
1.2 《鸟·兽·花》文本的特殊性·研究动机
1.3 研究方法·选题意义
2 文明对峙与田园诱惑
2.1 劳伦斯创作语境与生态批评的动机之间的关系
2.2 对现代文明的态度与批评指向
3 生态类型与生态思维的整体性特点
3.1 文本概况·生态意识的类型
3.2 自然的生态
3.3 人的生态
3.4 社会的生态
3.5 生态思维的整体性特点
4 生态元素
4.1 流溢(stream)
4.2 大地(land)
4.3 完整(complement)
4.4 原始(primeval)
5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自然中探询人类的未来——读劳伦斯诗歌《鸟·兽·花》[J]. 刘影倩,刘须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
[2]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J].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论劳伦斯对现代英国社会的道德批判[J]. 杜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4]分裂·寻求联系·超越——D.H.劳伦斯的诗歌解析[J]. 廖素云.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5]劳伦斯《鸟·兽·花》:人的复归与宇宙和谐秩序的祈唤[J]. 潘灵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6]论劳伦斯诗歌的几个主题[J]. 灵剑. 外国文学评论. 1999(03)
[7]劳伦斯诗歌散论[J]. 方杰. 外国文学研究. 1997(02)
[8]论劳伦斯的咏物诗[J]. 张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9]诗中的自我 心灵的轨迹——评哈代和劳伦斯的诗歌创作[J]. 吴笛. 外国文学评论. 1990(02)
本文编号:2899867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劳伦斯诗歌创作述略
1.2 《鸟·兽·花》文本的特殊性·研究动机
1.3 研究方法·选题意义
2 文明对峙与田园诱惑
2.1 劳伦斯创作语境与生态批评的动机之间的关系
2.2 对现代文明的态度与批评指向
3 生态类型与生态思维的整体性特点
3.1 文本概况·生态意识的类型
3.2 自然的生态
3.3 人的生态
3.4 社会的生态
3.5 生态思维的整体性特点
4 生态元素
4.1 流溢(stream)
4.2 大地(land)
4.3 完整(complement)
4.4 原始(primeval)
5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自然中探询人类的未来——读劳伦斯诗歌《鸟·兽·花》[J]. 刘影倩,刘须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
[2]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J].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论劳伦斯对现代英国社会的道德批判[J]. 杜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4]分裂·寻求联系·超越——D.H.劳伦斯的诗歌解析[J]. 廖素云.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5]劳伦斯《鸟·兽·花》:人的复归与宇宙和谐秩序的祈唤[J]. 潘灵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6]论劳伦斯诗歌的几个主题[J]. 灵剑. 外国文学评论. 1999(03)
[7]劳伦斯诗歌散论[J]. 方杰. 外国文学研究. 1997(02)
[8]论劳伦斯的咏物诗[J]. 张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9]诗中的自我 心灵的轨迹——评哈代和劳伦斯的诗歌创作[J]. 吴笛. 外国文学评论. 1990(02)
本文编号:2899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9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