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反叛主题比较
发布时间:2017-04-12 16:21
本文关键词:“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反叛主题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论述了“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在反叛主题上的联系,运用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两者在反叛主题上的异同,对“痞子文学”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绪论部分简略介绍了“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中关于“反叛”主题的不同表现。根据“垮掉派”与“痞子文学”的作品性质分析两者比较的现实意义,同时,在该部分梳理了“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当前的研究状况,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一部分对“垮掉的一代”和“痞子文学”的产生背景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将“垮掉的一代”研究对象局限在凯鲁亚克、金斯伯格、及巴罗斯几个代表作家身上.在对“痞子文学”的界定中,不再将“痞子文学”圈定在王朔一人,而是把以痞子态度反叛体制、传统的作家纳入范围。对以往研究中的“痞子文学”概念梳理的过程中指出以往定义中的缺陷并提出了新的定义。第二部分从“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的作品中分析两者在反叛主题表现上的相同点。首先,“垮掉派”和“痞子文学”在反叛主题上同样表现了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否定,两者都以各自野蛮或潇洒的态度表达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不满。其次两者在反叛的表现上有着强烈的精神联系,从时代背景而言,两者都面临着共同的无根状态,找不到精神依托,自我确立是两者反叛的共同目标。最后,两者都以流浪的形式表达自我的反叛精神,这种流浪并不只是物理的行动,而且是精神的探索的。第三部分比较了“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在反叛主题上的不同之处。由于社会及文化背景的限制,两者在反叛的对象、程度、艺术呈现上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总体而言,“垮掉派”文学的反叛是彻底而极端的,而“痞子文学”则是温和柔弱的;“垮掉的一代”反对的是军队、官僚制度,而“痞子文学”反对的是政治权威和崇高意识;在对反叛主题的艺术呈现上,“垮掉的一代”是直白的、素描式的,而“痞子文学”是漫画式的风格。本章特别指出了“痞子文学”创作的缺陷并提出了建议。结语部分回顾了“垮掉的一代”和“痞子文学”的异同点,通过分析分析,指出“痞子文学”虽然在反叛精神上与“垮掉的一代”相似,但在其实是本国的土地上发展出的文学现象,与“垮掉的一代”是形似而内异的关系,且这类文化现象不会快速消减,而将伴随着中国的变革继续发展。
【关键词】:垮掉的一代 痞子文学 反叛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3
- 0.1 选题意义8-10
- 0.2 研究现状10-13
- 0.2.1“垮掉的一代”研究概况10-11
- 0.2.2“痞子文学”研究概况11-12
- 0.2.3“垮掉的一代”和“痞子文学”比较研究概况12-13
- 1“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的产生与界定13-21
- 1.1“垮掉的一代”的产生与界定13-17
- 1.1.1“垮掉的一代”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13-14
- 1.1.2“垮掉的一代”的界定14-17
- 1.2“痞子文学”的产生及界定17-20
- 1.2.1“痞子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17-18
- 1.2.2“痞子文学”的界定18-20
- 1.3“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的关系20-21
- 2“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反叛主题的相同之处21-35
- 2.1 反抗传统21-26
- 2.2 确立自我26-30
- 2.3 精神流浪30-35
- 3”痞子文学“与”垮掉的一代“反叛主题的不同之处35-50
- 3.1 反叛的程度35-38
- 3.1.1 自由精神下的彻底反叛35-36
- 3.1.2 集体主义下的保守反叛36-38
- 3.2 反叛的对象38-44
- 3.3 反叛的艺术呈现44-50
- 3.3.1“垮掉的一代”——素描式的真实44-46
- 3.3.2“痞子文学”——漫画式的调侃46-50
- 结束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东风;;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扫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喻琴;;自我的迷失与膨胀——韩寒笔下的“上海印象”[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峰;作为自我认同资源的王朔[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垮掉的一代”与“痞子文学”反叛主题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