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作品的形象与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7:06

  本文关键词: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作品的形象与意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铁路作为20世纪人类创造的杰作、科技进步的代表,它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铁路主题的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俄罗斯作家,但不同作家对铁路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安德烈·普拉东诺夫作为20世纪文学大师,以一贯冷静客观的态度,记录了铁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笔者试图从叙事学角度,以文学形象和意象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和历史语境的方法,将安德烈·普拉东诺夫作品中铁路主题代表作同当时社会大背景结合进行归纳、研究和总结,旨在为中国当代安德烈·普拉东诺夫作品的主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创作思想,进而探究安德烈·普拉东诺夫思想对现代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安德烈·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和意象的分析,再现了铁路对当时人们生活尤其是铁路工人生活的影响,揭示了铁路、火车深层次的象征和寓意。笔者由此发现曾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对铁路有着特殊情结,他对铁路的态度是辩证的、矛盾的。他一方面对铁路给人带来的正面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铁路引发的灾难也给予关注和警示。与此同时将安德烈·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的研究同其科技观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出作家通过阐述人与铁路关系背后对人与机器、人与关系的暗示,即我们应该始终客观的、辩证地看待人与科技、人与机器的关系,在赋予机器人性化因素的同时,要保持同机器的距离,摆脱对机器的依赖,适度地使用机器,遵循适度原则。这是普拉东诺夫的机器观、科技观带给我们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德烈·普拉东诺夫 铁路主题 形象 意象 科技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2.06
【目录】:
  • 摘要3-4
  • PEΦEPAT4-7
  • 1 绪论7-13
  • 1.1 课题背景7-8
  • 1.2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8-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8-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10-11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1
  • 1.4 研究的方法11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5.1 研究的目的11-12
  • 1.5.2 研究的意义12
  • 1.6 创新之处12-13
  • 2 铁路与俄罗斯文学13-19
  • 2.1 铁路的产生13
  • 2.2 铁路主题在俄罗斯文学中的演变13-16
  • 2.3 普拉东诺夫的铁路情节16-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3 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作品的形象研究19-28
  • 3.1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19-21
  • 3.1.1 “文学形象”的来源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19
  • 3.1.2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19-21
  • 3.2 普拉东诺夫作品中的“机械师公民”与“技术继承者”21-22
  • 3.3 普拉东诺夫作品中的世纪新人——“新时代流浪汉”22-27
  • 3.3.1 流浪汉小说22-23
  • 3.3.2 俄罗斯文学中的“新时代流浪汉”23-24
  • 3.3.3 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作品中的“新时代流浪汉”24-27
  • 3.4 本章小结27-28
  • 4 普拉东诺夫铁路主题作品的意象研究28-34
  • 4.1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28-29
  • 4.1.1 “意象”的来源28
  • 4.1.2 文学意象与文学形象的关系28
  • 4.1.3 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28-29
  • 4.2 “火车”意象29-31
  • 4.2.1 火车——时空的整合29-30
  • 4.2.2 火车——生活的投射30
  • 4.2.3 火车——反官僚主义的利器30-31
  • 4.3 “铁路”意象31-32
  • 4.3.1 铁路的隐喻——“离开”与“返回”31-32
  • 4.3.2 铁路的隐喻——“近处”与“远方”32
  • 4.4 本章小结32-34
  • 5 铁路与人的关系34-37
  • 5.1 铁路对人产生的正面影响34-35
  • 5.2 铁路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35-36
  • 5.2.1 火车所引发的事故灾难35-36
  • 5.2.2 人在面临事故灾难时的反应36
  • 5.3 本章小结36-37
  •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池瑜;象、意、形、神:中国美术批评的基本范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月香;;探析熊正良小说的文学特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辛守魁;;从《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说起[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吴泽霖;苏联回归文学的世纪末反思[J];国外文学;2002年01期

5 孙春e

本文编号:301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1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