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策略的性别阐释
发布时间:2021-04-03 20:4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是20世纪初英国杰出短篇小说家,其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在于拓展了短篇小说的表现领域,另一方面在于开创性地运用了多种小说叙述策略。本论文立足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文本的解读,对其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性别政治上的意义阐释。论文第一章集中探讨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模式中的女性声音。在曼斯菲尔德采用个人型叙述模式的短篇小说中,女性叙述者兼人物“我”表现出一种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通过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表达出对父权制压迫下类型化女性的否定。在采用作者型叙述模式的短篇小说中,显露型作者权威的树立保证了女性叙述者主体地位的实现,从而保证了文本中女性声音的张扬。论文第二章对其短篇小说中的观察角和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观察角度上,曼斯菲尔德通过女性楔入观察者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同时从隔离观察角度对两类女性人物,即“房间里的天使”和沉溺幻想的女性人物,进行了价值评价。论文第三章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剖析说明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非常娴熟地运用不同的话语模式,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其文本中的性别政治主张。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述模式中的女性声音
(一) 个人型叙述模式中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
1. 女性叙述者兼人物的“他者”性
2. 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
(二) 作者型叙述模式中女性声音的张扬
二、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观察角与女性形象的发现
(一) 女性楔入观察者对男性形象的颠覆
(二) 隔离观察者对女性人物的否定性注视
1. 对自我放弃的“房间里的天使”的观察
2. 对沉溺幻想女性人物的观察
(三) 观察角的切换
三、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话语模式的性别政治内涵
(一) 自由间接引语与女性主体意识表达
(二) 自由间接引语与男性中心主义
(三) 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对比中的性别政治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拉康“镜像说”解读“他者”的含义[J]. 黄丽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女性:如何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思考[J]. 李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3]从《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伍尔芙的女性观[J]. 徐晓霞.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3)
[4]论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历史意义[J]. 刘爱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J]. 戴雪红.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6)
[6]性别、身份与叙事话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J]. 唐伟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3)
[7]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J]. 郑大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暗香流动 嫣女如花——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解读[J]. 关春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9]何为“不可靠叙述”?[J]. 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4)
[10]女性的自觉意识与妇女解放——《一间自己的屋子》引发的思考[J]. 吴芳.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4)
本文编号:3117057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述模式中的女性声音
(一) 个人型叙述模式中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
1. 女性叙述者兼人物的“他者”性
2. 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
(二) 作者型叙述模式中女性声音的张扬
二、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观察角与女性形象的发现
(一) 女性楔入观察者对男性形象的颠覆
(二) 隔离观察者对女性人物的否定性注视
1. 对自我放弃的“房间里的天使”的观察
2. 对沉溺幻想女性人物的观察
(三) 观察角的切换
三、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话语模式的性别政治内涵
(一) 自由间接引语与女性主体意识表达
(二) 自由间接引语与男性中心主义
(三) 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对比中的性别政治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拉康“镜像说”解读“他者”的含义[J]. 黄丽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女性:如何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思考[J]. 李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3]从《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伍尔芙的女性观[J]. 徐晓霞.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3)
[4]论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历史意义[J]. 刘爱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J]. 戴雪红.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6)
[6]性别、身份与叙事话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J]. 唐伟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3)
[7]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J]. 郑大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暗香流动 嫣女如花——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解读[J]. 关春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9]何为“不可靠叙述”?[J]. 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4)
[10]女性的自觉意识与妇女解放——《一间自己的屋子》引发的思考[J]. 吴芳. 黄山学院学报. 2006(04)
本文编号:3117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1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