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曼布克文学奖的文化生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21:24
  曼布克文学奖是英国文学文化特有的标记。英国书业界作为该奖的创立者一方面希望通过文学奖为其文化产品寻求可持续的市场,以实现图书的物质价值;另一方面又影响其他社会成员来理解、接受其文化产品,使其产品的象征价值增殖。曼布克奖文化生产的增殖逻辑决定了其文化生产是一系列的物质生产实践和象征建构活动。本文从曼布克奖文化生产的历史脉络切入,分析能动者们围绕文学奖所形成的生产体系结构,能动者们参与文本价值的生产、增殖过程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以及在“文化公共领域”中围绕评选争议而展开的文化价值观及民主思想的讨论。本文在文化奖“声誉经济”理论和“世界文学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文学奖文化生产的研究范式,包括以下内容:文学奖的文化生产体系的构成;文学奖的文本价值生产与增殖的规律;文化价值的生产与传播;异质的能动者之间对文化权力的竞争。本文通过分析文学奖文化生产的方式、机制和规则,揭示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奖如何实现其价值增殖的生产性目标,旨在推进文化生产理论的研究,尤其是文化生产的增殖规律方面的研究,并围绕英国与其前殖民地在布克奖的跨民族文化生产中进行的竞争和协商来审视英语文学全球化的问题。本文各个章节的主要研...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曼布克奖研究综述
    第二节 文学奖的文化生产理论重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整体结构
第一章 曼布克奖文化生产的演变
    第一节 布克奖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布克奖文化生产的演变及成因
第二章 曼布克奖的文化生产要素
    第一节 赞助商与书业界
    第二节 作家与评委会
    第三节 媒体
第三章 曼布克奖的经典化生产
    第一节 《午夜的孩子》的文本生产
    第二节 《午夜的孩子》的“神圣化”
    第三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文本生产
    第四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神圣化”
第四章 曼布克奖文化公共领域的生产
    第一节 文学奖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二节 族裔认同协商——拉什迪的《撒旦诗篇》
    第三节 民族文化协商:凯尔曼《多么晚啊,多么晚》
    第四节 英语文学民族性的跨国协商
结论:文学奖的文化生产再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69-2014历年获奖作品及销量统计
附录二:曼布克奖管理委员会名单199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殖民叙事学:从叙事学角度观察后殖民小说研究[J]. 王丽亚.  外国文学. 2014(04)
[2]论S·拉什迪后殖民语境下“象”的思维——以《午夜之子》为例[J]. 梅晓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3]布罗代尔的“经济世界”与沃勒斯坦的“世界经济”[J]. 赖国栋.  古代文明. 2010(03)
[4]文学的公共性与作家的社会行动[J]. 徐贲.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1)
[5]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J]. 黄芝.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4)
[6]拉什迪与布克奖[J]. 刘雪岚.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3)
[7]“元小说”与“元叙述”之差异及其对阐释的影响[J]. 王丽亚.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2)
[8]曼布克文学奖的是是非非[J]. 芮小河.  读书. 2007(04)
[9]故事与历史:“流散”的拉什迪[J]. 石海军.  东方丛刊. 2006(04)
[10]透视布克奖和普利策奖[J]. 任一鸣.  社会观察. 2005(10)



本文编号:3192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92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