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优雅的刺猬—探寻生命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09 14:06
本文关键词:两只优雅的刺猬—探寻生命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优雅的刺猬》是1969年出生于摩洛哥的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代表作。本书2006年在巴黎出版之后,长期占据销售排行版榜首,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册,同时获得了几项重要文学奖项:如2007年法国书商奖。评论界同样给予此书高度评价:“出版超过100万册,妙莉叶芭贝里的小说以及成为法国过去二十几年来最成功的法语作品之一。”。 小说以巴黎高档住宅区一幢公寓为背景,以门房勒妮自叙和住户中少女帕洛玛日记的形式交替叙事,讲述了二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在小说中,作者利用独特的视角,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两位个性迥异的女主人公,被称之为“坚不可摧之堡垒”的勒妮和“人类本性之判官”的帕洛玛。二位女主人公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截然不同,却能在很多超越现实的层面上契合。作者借用书中两位对比强烈的人物形象,以其幽默的口吻,用独特的叙述视角,新颖的讽刺手法,用巧妙的音乐性结构,冷静地剖析了现实生活的本质,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真实世界的缩影。小说最终的结局,则是作者对生命意义和艺术真谛的思索,她用勒妮的死亡表达了自身到对于生命的最高境界的体会,便是永恒。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类被分成了各个阶层。每个阶层的人所体现的是社会赋予自身的特点。出生上流社会的人们支配着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主宰着社会绝大部分的权利;而出生卑微的底层人民,绝大多数只有等待被支配的命运。作者在小说中,以“刺猬”这种外表与内心存在巨大差异的动物为意象,别出心裁地让两个社会阶层的两位非典型女主人公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下,分别展现自身的“刺猬”特性,这种大胆的设置其实是作者对于世俗偏见的一种挑战。小说中门房勒妮的自叙穿插着许多哲学、文学、艺术感悟,她身上的优雅来自于内心不需要外界肯定的坚定与自信;而帕洛玛的日记中记载了一个未受社会污染的少女对于现世的感悟,她的优雅则来自于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作者将这些问题摆到读者眼前:到底身处不同阶层的社会个体有没有共通之处?在其寻找生命最终意义的过程中,能不能相互交汇到共同道路?他们所追寻的生命的意义是否一致? 本论文将从几个角度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分析,探究人物身上承载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其对生命有着何种期待以及如何能够到达永恒这一最高境界。
【关键词】:人性 艺术 生命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5.074
【目录】:
- REMERCIEMENT3-4
- 外文摘要4-6
- 中文摘要6-8
- 目录8-9
- 正文9-45
- CONCLUSION45-47
- BIBLIOGRAPHIE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凯;;优雅而唯美的情感——从《刺猬的优雅》评读法国文化的审美情趣[J];名作欣赏;2012年15期
2 武天瑜;;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刺猬的优雅》[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邹明明;;真正的优雅是善爱和永不停歇的求知——读《刺猬的优雅》有感[J];社会福利;2013年05期
4 刘阳;;追寻生命和艺术的永恒——论缪丽叶·巴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1期
5 郝文华;;浅谈《刺猬的优雅》中的孤独感[J];湘潮(下半月);2011年12期
6 王欣桐;;读“刺猬的优雅”之小人物大魅力[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12期
本文关键词:两只优雅的刺猬—探寻生命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5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