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木心的文艺观
发布时间:2017-05-11 01:16
本文关键词:论木心的文艺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木心(1927——2011)是一位极具个性的作家,他从西方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宗教中汲取营养,在生活经验中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方面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木心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文艺观念,对古典文学精华的继承,以及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散文的实践等,对进一步繁荣汉语创作,开拓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路径,具有启示意义。其作品,自2006年首次在大陆面世以来,已逐渐进入媒体编辑、文学爱好者及研究者的视野,但目前关于木心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他部分作品的解读,或对其语言和文体特征的研究方面。本论文试图根据木心的言论和文学作品,对其文艺观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分为三章)以及结语三个部分。 导论首先介绍木心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的畅销现象;然后阐述国内媒体和学者对于木心作品及其文学观念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侧重点。 第一章探讨了木心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第一节,“对古典文学的继承”,论述了木心文艺观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关系。第二节,“对尼采文艺观的吸收”,从悲剧精神和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两个方面论述了尼采文艺观对木心的影响。第三节“受宗教信仰的影响”,通过分析木心信仰的历程指出:木心注重宗教经典的文学性,他将宗教元素作为一种潜文本从而增加了文本的深刻性。第四节“对跨界视角的重视”,从木心飞散作家的身份切入,分析了木心对跨界视角的采用,以及实践效果。 第二章,结合文本分析阐明木心文艺观的主要内容,分别从文学本质、文学创作、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四个不同的侧面对其文艺观的内涵进行阐释。第一节“文学本质论:文学性”,论述了木心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指出木心认为文学性是文学文本的判定依据,是使一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流传的关键。第二节“文学创作论:智性写作与文体创新”,论述了木心关于文学创作的认识。木心一方面将诗化的表达方式与哲学的思辨相结合,主张一种美与思相融合的智性写作,另一方面看重文体实验,在文体创新方面,推重跨文体写作与意识流手法。第三节“创作主体论:私我的退隐”,论述了木心关于创作主体的认识。木心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可以通过创作主体的退隐来呈现艺术的典范性,从而保持创作的客观性。第四节“文学批评论:尚友古人与意象批评法”,论述了木心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如主张通过用更直观的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整体风格的把握等。 第三章论述了木心文艺观的意义。第一节“木心文艺观的独特性”,从内化性和有我性两方面着手,分析评价了木心文艺观的独到之处。第二节“木心文艺观的现代启示”,认为在当今商品社会环境中,木心的文艺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学突围,,以及其文艺观对汉语文学走向世界的借鉴意义。第三节“木心文艺观的局限”,论述了木心文艺观的不足和当前存在的争议。 本文结语指出,木心的文艺观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它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值得肯定。但目前学界对木心文艺观的重视和资源整合不够充分,是一个亟待推进的领域。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木心文艺思想的挖掘,使其文艺观在文论发展及当代汉语写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木心 作家 文艺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导论10-12
- 第一章 木心文艺思想的渊源12-22
- 第一节 对古典文学的继承12-14
- 第二节 对尼采文艺观的吸收14-18
- 一、 悲剧精神15-17
- 二、 对现代文化的批判17-18
- 第三节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18-19
- 第四节 对跨界视角的重视19-22
- 第二章 木心文艺观点探析22-38
-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文学性22-25
- 第二节 文学创作论:智性书写与文体创新25-32
- 一、 美与思的融合25-29
- 二、 跨文体写作29-30
- 三、 意识流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30-32
- 第三节 创作主体论:私我的退隐32-34
- 第四节 文学批评论:尚友古人与意象批评法34-38
- 一、 尚友古人34-36
- 二、 意象批评法36-38
- 第三章 木心文艺观的意义38-46
- 第一节 木心文艺观的独特性38-41
- 一、 内化性38-39
- 二、 有我性39-41
- 第二节 木心文艺观的当代启示41-44
- 一、 商品社会下的美学突围41-43
- 二、 汉语文学走向世界的途径43-44
- 第三节 木心文艺观的局限44-46
- 一、 过度追求纯文学44-45
- 二、 缺乏时代的痛感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郁;;木心之旅[J];读书;2007年07期
2 童明;飞散[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3 孔明珠;;去乌镇见木心先生[J];档案春秋;2012年02期
4 李诠林;;海外华人文学回返中国传播现象初论[J];华文文学;2011年05期
5 李宗陶;;木心 我是绍兴希腊人[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26期
6 李宗陶;;人类已经忘记了“灵魂”这个词——木心答问[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26期
7 李静;;“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木心散论[J];南方文坛;2006年05期
8 ;木心 传奇之魅[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44期
9 留白;;木心:神话的诞生与结束[J];社会观察;2006年08期
10 张忠立;万广瑞;;理性的直觉主义——马利坦美学思想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华;二十世纪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木心的文艺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5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