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小说的自传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29 07:41
本文关键词:聂华苓小说的自传性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聂华苓 自传性 身份探寻 文化观念 叙事方式
【摘要】:聂华苓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再到美国爱荷华的迁徙过程。她以自身的迁徙经历与心路历程为蓝本,写作出《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等作品。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聂华苓的作品都紧扣自身的生命感悟、人生经历,使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特征。如同关注自身一样,她关注着家国动荡对个体的影响,她关注着流离台湾的小人物的生活,也关注着去美华人的心路历程。聂华苓的独特迁徙经历使小说揭示了政治动荡对个体的影响,作家的女性身份又使作品揭示了女性的独特生存境遇,这种基于自身经历的自传性书写使得作品同时具有了历史意义与个体意义。 本文从小说主题、身份认同、文化观念、叙事方式四个方面着手,研究聂华苓小说的自传性特征。 第1章从小说主题出发,追溯聂华苓从儿时起的漂泊历程,并阐述漂泊经历在聂华苓作品中的投射,进而研究漂泊经历对聂华苓一生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2章以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结合聂华苓的生命轨迹与作品中的人物呈现,探讨聂华苓离开中国大陆后,在中国台湾、美国爱荷华这两个时空区间内产生的身份困惑以及这种困惑的文本呈现。对于一大批流离台湾、迁徙异国他乡的人来说,这种困惑显然有着普遍的意义。 第3章以聂华苓作品中呈现出的中美文化隔阂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文化观念从隔阂到融合的嬗变轨迹,进而发掘聂华苓生命经历对其探索理想中美文化关系的影响。 第4章从叙事学的角度解读文本,分析聂华苓作品叙事学层面上的自传性特征。聂华苓作品多用第一人称叙事,,即便用到第三人称,也多会与日记体、书信体混用。同时,聂华苓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时,多会采用女性视角,这也对文本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关键词】:聂华苓 自传性 身份探寻 文化观念 叙事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2
- 第1章 漂泊经历与小说主题的融汇12-22
- 1.1 聂华苓的漂泊经历12-16
- 1.1.1 颠沛流离的战乱记忆13-15
- 1.1.2 压力重重的白色恐怖15-16
- 1.2 漂泊经历的文本呈现16-22
- 1.2.1 主动选择的漂泊17-18
- 1.2.2 迫于政治压力的漂泊18-22
- 第2章 个体身份探寻的文本呈现22-32
- 2.1 “暂住之地”的苦闷压抑22-25
- 2.1.1 “台湾人”的“中国身份”22-24
- 2.1.2 怀旧与追思24-25
- 2.2 “外来者”的流亡25-28
- 2.2.1 家园的失落26-27
- 2.2.2 对流亡的内心化书写27-28
- 2.3 对“混血者”身份意识的观照28-32
- 2.3.1 对“父国”的追索29-30
- 2.3.2 对“母国”的认同30-32
- 第3章 从隔膜到融合的文化观念32-37
- 3.1 中美文化的隔膜32-35
- 3.1.1 美国人的中国想象32-34
- 3.1.2 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认同与困惑34-35
- 3.2 融汇中美文化的愿望35-37
- 第4章 个人色彩强烈的叙事方式37-51
- 4.1 第一人称叙事的运用37-41
- 4.1.1 第一人称叙事语言与人物身份相符合38-40
- 4.1.2 日记体、书信体表达内心的真实40-41
- 4.2 多重叙事角度的混合运用41-45
- 4.2.1 第三人称叙事与日记体、书信体的混用42-44
- 4.2.2 运用新闻故事44-45
- 4.3 女性视角显露的自传性特征45-51
- 4.3.1 第一人称叙事中女性的自我呈现46-48
- 4.3.2 女性形象的自传性特征48-51
- 结语:聂华苓自传性写作的个体意义与历史意义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的多重面向——以白先勇、聂华苓、严歌苓、哈金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2 陶德宗;;评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巴蜀文化书写[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3 陈天庆 ,张超;“说老实话”的三种艺术境界——聂华苓长篇小说漫论[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1期
4 樊洛平;台湾怀乡文学的女性书写——从《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梦回青河》谈起[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晓鸥;;五四传统的奇妙上演——当台湾“无根的一代”作家表述文革[J];华文文学;2011年04期
6 侯芮文;成长、流浪与归宿——试析聂华苓三部长篇小说的发展轨迹[J];美与时代;2005年01期
7 陶德宗;;评聂华苓小说中书写的三峡文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张葆莘;;聂华苓二三事[J];上海文学;1979年03期
9 袁园,江合友;自我的叙述与叙述的自我——试析聂华苓小说的逃亡主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2期
10 冯静静;;论《失去的金铃子》中聂华苓对女性解放主题的追问与反思[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58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8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