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变形”所反映的歌德艺术创造之进步
本文关键词:“诗之变形”所反映的歌德艺术创造之进步
【摘要】:本文讨论作为文学创造者的歌德在诗艺创造过程中的若干核心内容,强调"变"的重要作用,通过形式之变与精神之变、内容之变与艺术家自觉、人物之变与思想史意识等方面的讨论,充分展示了歌德在艺术创造方面不断进步的努力尝试。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歌德 思想史 文学史 艺术创造 诗
【分类号】:I516.06
【正文快照】: 一、形式之变与精神之变有论者谓:“戏剧是诗歌艺术的最高顶峰,可是它并不是诗歌艺术本身;意味着世界的舞台并没有把诗艺世界表现得彻底干净。”1具体到对歌德的评价上,则引出这样一段涉及到艺术形式和实质内涵的关系问题:歌德一辈子热心地经营剧院,可是他创作的重点并不在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切;;现代进程中的民族与国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陈文忠;;文学史体系的三元结构与多维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云君;《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意象阐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周琦;刘宁;;时间与空间的矛盾和统一——解读艾略特的《荒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江渝;王小林;;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实践与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张杨莉;;从艺术技巧的运用看《夜莺颂》的主题表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王颖;;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阐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9 王珂,代绪宇;意象派诗歌的文体源流及对新诗革命和新诗文体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谢素科;;试论莱辛的宗教哲学思想和宗教宽容思想[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朱富强;;主流教材拜物教与经济思想史的现代缺失[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雯;;网络传媒的“审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费投射与消费欲望[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4 陈文新;;论流派研究的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的一种考察[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1937年)[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7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丽娟;反讽——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席力飞;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学功用观及其中国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胜强;韩愈与佛教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高峰;捍卫文学性—内部研究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苏;试论近现代知识精英对艺术正义的批判[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8 萨日娜;论左拉自然主义与《萌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秀梅;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版本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黎铃;论审美自律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航;“新”与“旧”的断想[J];美术观察;2000年06期
2 孙殿玲;艺术创造的空白美[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赵子夫,唐利;科技创造与艺术创造的融汇统一[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年01期
4 周承芳;;简论文艺家艺术创造的个性[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的人格特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喜辰;不即不离——艺术创造中的理想距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赵世兰;谈吐字与歌唱艺术创造的辩证关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季国平;崇高人格与艺术创造的双重魅力[J];中国戏剧;2005年08期
9 孙丽姝;;艺术创造中的思维进程[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3期
10 陈园;;“自由之舞”——艺术家走向自由的创造[J];美与时代;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丛丽卿;;小议联墨大美[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静;金盛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思维过程中思维特征的质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敖忠;;回到艺术创造的规律上来[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张羽军;;含英咀华 唱彻悲情——谈川剧《死水微澜》的艺术创造[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沙蕙;用教育和普及推动艺术创造[N];人民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高艳鸽;艺术创造是一种温和的挑战[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林泉;艺术创造:一种戏剧般的游戏[N];北京商报;2010年
4 陶宏;艺术创造的生命奇迹[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沃尔夫冈·韦尔施 德国耶拿席勒大学哲学院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创造:从“零点”开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李希凡;文明与道德的文化承载[N];山西日报;2001年
7 詹建俊;克里木·纳思尔丁的艺术创造[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周永家;艺道酬勤[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夏硕琦;开创新风的群众性艺术创造[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彭祝斌 阳美燕 梅文慧;论都市报的技术依赖和艺术创造[N];中华新闻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崇雪;感伤与艺术创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艺术创造到奢侈品商业价值的转化-DNA魔术[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2 戴斐;心灵的瓦解与重建——潜意识本源影响下的艺术创造回归情结[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邓慧;论艺术的摹仿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盛立;寻找艺术创造的源泉[D];四川大学;2006年
5 孙双;艺术创造与“陌生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何丙瑞;不朽的历史诗篇—论《长征组歌》的艺术创造[D];河南大学;2007年
8 郭蕾蕾;复述的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郭宾;浅析人类的艺术创造[D];山西大学;2005年
10 袁丽萍;名楼精饰 雕镂生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0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1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