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受虐心理分析
本文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受虐心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虐心理 施虐心理 死亡本能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在其作品中多次展现了人性在受虐心理驱使下的反常行为,并忠实地将人的灵魂描摹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施虐心理与受虐心理存在着相伴相随的共生关系。剖析其中体现出的受虐心理,可以看出俄国人对备受摧残的生命的绝望反抗,宗教意识的根深蒂固导致赎罪与受罚成为令作者困扰的主题,以及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趋死倾向,这些都是蕴藏在受虐表象下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虐心理 施虐心理 死亡本能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在众多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中,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无法被忽视的存在。“残酷的天才”(俄评论家米哈伊洛夫斯基首次提出)这一称号几乎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融为一体,甚至说他是一位写变态的专家也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凶杀、癫痫、幻觉、双重人格、歇斯底里等边缘状态在他的作品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吉萍;;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析美国影片《惊魂记》的人物诺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张宪冰;刘仲丽;张萌;;儿童权利观的合理意蕴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李玫瑾;;犯罪防控视角的犯罪心理识别[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01期
4 沈雪平;;浅析盗窃行为——以犯罪心理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4年11期
5 张翼;;20世纪上半期中国散文诗的审美现代性发现与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李军;;精神分析视域下古典小说中梦的阐释——以唐传奇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罗耀慧;;《夺命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J];电影文学;2014年06期
8 高静;赵闯;靳海川;;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4年03期
9 赵海燕;;论创作动机与文学的治疗功能——“发愤著书”说的文学心理学释义[J];长城;2014年04期
10 赵青;司汉武;;社会退行现象的病理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文放;;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国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王一波;电影中的暴力:形式与功能[D];南开大学;2013年
3 王雪皎;边缘的力量[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4 陈纳;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彩林;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邱关军;学生模仿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仁_g;老年生活中的老年学习及其相关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毕磊菁;讲述心灵世界的故事[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申连;科学心理学早期的另一种声音[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研;电子游戏的情感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瑜;论弗洛伊德的文学思想[D];郑州大学;2002年
2 陈思琪;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梦境描写[D];云南大学;2012年
3 王静;产品交互设计的技术化困境及其解决途径[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马tR浩;集体无意识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3年
5 江熔霞;男性强制戒毒者的自尊对心理渴求的影响[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叶景;《梦》系列油画创作研究与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玮;自我的危机与整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高博;茨威格小说与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鲁云静;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融融;珠宝设计中日本元素运用的研究及实践[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自由问题[J];唐都学刊;2005年02期
2 杨芳;李尚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历史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Л.陀思妥耶夫斯卡娅 ,刘俊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家里的文学晚会[J];苏联文学;1985年01期
4 柯南;;陀思妥耶夫斯基死里逃生[J];文化译丛;1985年02期
5 刘虎;用温和的爱去征服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伦理学[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1期
6 何云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宗教[J];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04期
7 雷蒙·卡佛;苔丝·加拉赫;章东华;周哲;;陀思妥耶夫斯基[J];中外电视;1990年04期
8 范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弗·斯·基尔波京,单景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及其《永久的丈夫》[J];呼兰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10 何云波;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异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凤林;;痛苦如何变成享受?——试论地下室人的意识学说[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传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性[N];文艺报;2010年
2 王志耕;有感于中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问世[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陀思妥耶夫斯基,,弑父者?[N];深圳商报;2014年
4 季广茂;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与中国文论生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张变革;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今天的我们[N];文艺报;2011年
6 远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精神[N];文艺报;2012年
7 陈郑双;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坏书评[N];中华新闻报;2005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反叛的种子”如何萌芽[N];深圳商报;2014年
9 苏文 学者;经由第三只眼看俄罗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记者 章红雨;陀思妥耶夫斯基六次讲座中译本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兵;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儿童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师树磊;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之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思琪;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梦境描写[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杜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启示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丹;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魔鬼代言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伟;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小人物题材的创新[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宋雪峰;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思想者”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平;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恶魔性形象[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尚爱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的悲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7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17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