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文文学在媒介传播中的嬗变
本文关键词:北美华文文学在媒介传播中的嬗变
【摘要】: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文文学以跨越国度的方式繁衍生息,它随着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不断更迭而适时调整发展角度和方向,从而始终保持繁荣绽放、蓬勃发展。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拥有了新的文学特征,同时新作家也层出不穷,其作品通过相关媒体得以全面展现,而且北美华文文学也在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全力拥抱不断变化的现代传媒(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但是这种自我调整,既受制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对比,也被媒介形态带来的传媒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演变所深刻影响着。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传播媒介 演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发展对中国文学叙事方式的影响”(14CZW049)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5FRGG04)
【分类号】:I106;G206.2
【正文快照】: 北美华文文学是由生活在北美洲的华文作家及其作品所构成的。经过百年的历史成长,它早已成为海外华文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它真正拥有这一地位,还要回溯到20世纪的50至70年代,而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又赋予了北美华文文学以新的历史特点。这两个时期,因为有各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万华;;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施雨;;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双重经验的跨文化书写[J];华文文学;2014年01期
3 吉奥乔·阿甘本;王立秋;;何为同时代?[J];上海文化;2010年04期
4 蔡宇,沈正军;从边缘化、社区化走向主流化——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创作走势简析[J];唐都学刊;2005年05期
5 张抗抗;;强心录——中国当代文学中所描述的美国华族[J];小说界;2001年03期
6 施雨;;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接龙小说——试析《古代·祈盼的青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素珍;论少君的创作观念和他的网络文学[D];暨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柳源;;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哲学思潮对戏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代丽君;;借良药以拯世人,求新声于审美——浅谈审美救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杨晨;;“拧巴”及其缘由——以《麦田》为例管窥近年中国古装片的症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庞弘;;分裂的快感与残破的浪漫——当代韩半岛电影中的时间形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项梦婧;;从美国最新喜剧片《洋葱电影》谈解构的转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徐刚;;《岁月神偷》与香港怀旧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李彦;;类型化:解读日本动画生成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艳霞;;被压缩了的时间——评威廉·加斯的《在中部地区的深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9 汪德平;罗颂华;;从网络语言看德育中的沟通障碍问题[J];今传媒;2010年03期
10 张雨忻;;后现代影视艺术的美学表现[J];今传媒;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忠文;从革命到治理[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侯盼;中国家庭伦理剧矛盾冲突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2 金颐;自我表达的视觉呈现[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李文博;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丹珊;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向娟;影视艺术作品中奇观场面的艺术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昊;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兰卉;论深度报道对人的价值的关注[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婷婷;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政治娱乐化现象[D];吉林大学;2011年
9 程超;论王朔小说中的“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春玲;《万有引力之虹》之熵主题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建伟;“从边缘走向主流”——海外华人文学的现状和将来[J];华文文学;2003年01期
2 圣皓;网络作家少君[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9年10期
3 史进;试论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品性[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4 刘俊;;“单纯/中国”与“丰富/美国”的融合——施雨诗歌、散文、小说综论[J];华文文学;2009年04期
5 吉奥乔·阿甘本;王立秋;;何为同时代?[J];上海文化;2010年04期
6 沃尔特·杰克逊·贝特;叶扬;;哈佛的多元文学传统[J];上海文化;2010年06期
7 方忠;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一瞥[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1期
8 江少川;北美网络作家少君访谈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1期
9 邓国军;;网络文学的定义及意境生成[J];文艺争鸣;2006年04期
10 张抗抗;;强心录——中国当代文学中所描述的美国华族[J];小说界;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春玲;由《人生自白》系列小说解读华文网络作家少君的创作[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安娜;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刘登翰;命名、依据和学科定位——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朱立立;华人学的知识视野与华文文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郑国庆;民族主义与华文文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黄鸣奋;网络华文文学刍议[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6 宛继斌;第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7 吴奕,
本文编号:617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1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