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反讽艺术
本文关键词:论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反讽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 反讽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杰作,标志着他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成熟。不管是在语言修辞、人物塑造上,还是在情节设置和结构布局等层面,文本都隐含着强烈的反讽意味。也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反讽艺术,《了不起的盖茨比》跳出了西方传统的"爱情与金钱"小说的窠臼,深刻地揭示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并对爵士时代纸醉金迷的社会现实做了批判。
【作者单位】: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 反讽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反讽(irony)是西方文论中一个古老的概念,自古希腊始,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家将反讽概念运用于文学批评,使它的含义有所扩大。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将“反讽”引入诗歌批评,赋予了“反讽”全新的涵义,使“反讽”一词最终由普通的修辞格一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钧;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J];学术交流;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松晓;;论《洛丽塔》中的距离控制及其修辞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2 廉亚健;;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特色及其运用[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3 龙中莲;;解析《好人难寻》中的反讽[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4 韩秀莲;孙慧聪;;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对“扁平人物”反讽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9年05期
5 刘春;;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离岸》反讽艺术魅力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1期
6 申淼;;论《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J];华章;2011年25期
7 罗文敏;;论《堂吉诃德》中戏拟手法的艺术表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步雅芸;;《傲慢与偏见》四桩婚姻中的反讽管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罗文敏;;解构重构性在《堂吉诃德》中的多样化表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夏亚玲;;如何利用反讽增加写作的叙述张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晓惠;美国华人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认同[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士涛;再论文本世界的基本问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罗文敏;论《堂吉诃德》之后现代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伟;春醪中的泪与笑[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慧;从关联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反语[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郭华;论反讽模态[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6 付蓉娣;张爱玲作品的男性批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一平;论20世纪英语反乌托邦文学之思想意蕴及反讽艺术[D];江南大学;2009年
8 孙贝莎;论余华小说的反讽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辉莹;《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熊华霞;《名利场》中反讽的言语行为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兵;试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隐喻文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葛锦荣,谭业升;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胡锦凤;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陈爱华;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万兵;;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5期
8 王斌;;法国的菲茨,菲茨的法国——论菲茨杰拉德的法国情结[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9 吴建国;;一位经典作家的批评接受史——“菲茨杰拉德现象”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冬梅;张春阳;;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4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敏昊;菲茨杰拉德笔下理想的纽约——塑造“城市—乡村结合体”[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越;菲茨杰拉德三部主要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女权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琳静;从消费文化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梅菁;解读F·司格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两个版本[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冬梅;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蒋桂红;重释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9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1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