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追风筝的人》: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体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2:18

  本文关键词:《追风筝的人》: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体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卡勒德·胡塞尼 《追风筝的人》 成长小说 体裁分析


【摘要】:在震惊世界的911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世界的眼光再一次聚焦到阿富汗,这个贫穷弱小且封闭的内陆国家。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的小说《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即描绘了一个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却战乱和冲突不断的阿富汗。小说自2003年出版以来,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世界70多个国家出版,受到世界各地的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小说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131周,并连续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五年之久。同时,它也是法国图书俱乐部和美国自由协会的推荐图书。2007年,小说被翻拍成电影搬上荧屏。同年,胡塞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出版。2013年,他的最新作品《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出版。2008年,卡勒德·胡塞尼荣登全球最畅销作者榜。《追风筝的人》中的故事背景首先设定在阿富汗,随后转移到了美国。故事跨越了约30年,从阿富汗君主制的结束,再到苏联的入侵,直至塔利班政权的瓦解。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阿富汗男孩的童年往事和他成年后对儿时所犯下的错进行救赎的心路历程。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不为人知的阿富汗。作品中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悬念不断的故事情节以及在整部作品中的阿富汗人民真情流露出来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的读者,也使得读者们对阿富汗这个一直被冠以恐怖、动荡、贫穷的国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基于文本,本文试图探究小说《追风筝的人》如何继承成长小说的特征。论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导言简要介绍小说作者及其作品,小说的背景国家阿富汗,国内外对于该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研究现状。此外,该部分也将介绍论文框架和研究目标。第一章着重介绍论文所使用的理论。本章也将介绍成长小说的定义及其特点,起源及其发展。第二章分析该小说是如何在主题上继承传统的成长小说的。主要从情感上的成熟,信仰的形成以及男性意识的增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的最后一部分探究用以加强小说主题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暗喻和象征。第三章分析该小说在人物设置上对传统的成长小说的继承之处。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即主人公阿米尔,对阿米尔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的引导者和成长伙伴。第四章探究小说在结构上对于传统的成长小说的继承。主要是从开放式结局和典型的成长模式两方面展开研究。结论从主题,人物设置和结构三方面对全文进行总结进而把该小说归类为成长小说。
【关键词】:卡勒德·胡塞尼 《追风筝的人》 成长小说 体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9
  • Introduction9-17
  • 1. Khaled Hosseini and his works9-10
  • 2.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10-11
  • 3. Literature Review11-15
  • 4. The Purpose of My Study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One: Initiation Story: a Literary Genre17-24
  • 1.1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tion Story17-21
  • 1.1.1 Various Definitions of Initiation Story17-19
  • 1.1.2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tion Stories19-21
  • 1.2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itiation Story21-24
  • Chapter Two:The Inheritance to Traditional Initiation Stories in Theme24-40
  • 2.1 The Emotional Maturity24-30
  • 2.1.1 The Bewilderment during the Childhood24-26
  • 2.1.2 The Betrayal during the Juvenile Period26-27
  • 2.1.3 The Redemption during the Adulthood27-30
  • 2.2 The Formation of Faith30-35
  • 2.2.1 The Inheritance of Afghan People’s Virtues30-31
  • 2.2.2 The Inheritance of Afghanistan’s Religion31-35
  • 2.3 The Enhancement of Male Consciousness35-38
  • 2.3.1 Selfishness and Cowardice during the Childhood35-36
  • 2.3.2 The Courag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uring the Adulthood36-38
  • 2.4 Metaphor and Symbolism Used to Reinforce the Theme38-40
  • Chapter Three:The Inheritance to Traditional Initiation Stories in Characters40-48
  • 3.1 Initiation Guides40-44
  • 3.1.1 Positive Guides --- Baba and Rahim Khan40-43
  • 3.1.2 Negative Guides ---Assef43-44
  • 3.2 Initiation Companions44-48
  • 3.2.1 Hassan ---a Sincere and Loyal Friend44-45
  • 3.2.2 Soraya ---the Spiritual Companion during the Adulthood45-47
  • 3.2.3 Farid ---Amir’s Companion during the Journey to Afghanistan47-48
  • Chapter Four: The Inheritance to Traditional Initiation Stories in Structure48-52
  • 4.1 Open-ending48-49
  • 4.2 The Typical Pattern of the Process of Growth49-52
  • Conclusion52-54
  • Bibliography54-57
  • Acknowledgements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卢巧苹;;解读《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象对成长主题的凸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余钢;;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及其寻找的焦虑——《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身份认同轨迹[J];电影评介;2009年05期

3 黄莹;;《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郭丽;;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分析《追风筝的人》[J];海外英语;2013年18期

5 孙亦平;;“灵魂上的穆斯林”——略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哈桑形象[J];名作欣赏;2013年08期

6 曾万泉;尚晓进;;《追风筝的人》人物关系隐含的阿富汗民族关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1期

7 尚必武;刘爱萍;;托起“灿烂千阳”的“追风筝的人”——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其人其作[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5期

8 李静;;《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形象解读[J];文学教育(上);2009年03期

9 靳莹;蔡潇然;;为你,千千万万遍——从救赎的角度简析《追风筝的人》[J];现代交际;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康茜;外在成长与内在救赎[D];西北大学;2011年

2 蒋晓庆;救赎中的成长—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D];扬州大学;2010年

3 曾姝丹;背叛、价值观不确定性、救赎:解读《追风筝的人》中的道德困境及其象征意义[D];南昌大学;2012年

4 禹霆;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7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27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