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对比汉英爱情类民谣“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差异

发布时间:2017-08-06 10:02

  本文关键词:对比汉英爱情类民谣“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爱情类民谣 赋比兴 汉英对比 修辞差异


【摘要】:民谣作为各国人民民间文艺的艺术结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爱情类民谣能够较为真切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活动,同时反射社会现实,不论在文学还是史学研究方面都是可靠的研究资料。"赋比兴"是基于《诗经》等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汉语作品总结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在英国民谣里也有类似的表现,同时也存在着差异。通过对比两民族民谣的修辞手法,对于日后对比修辞的深入研究,将起到理论支持。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爱情类民谣 赋比兴 汉英对比 修辞差异
【分类号】:I106.7
【正文快照】: —、引言民谣(ballad)是劳动人民总结生活经验,集体创作的朴实无华的艺术结晶,歌词朗朗上口,可颂可吟。民谣作为一种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形式,可以随乐伴唱歌舞,以其通俗易懂、朴实亲民的特色,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广为传唱。一首民谣看似简短通俗,却能够体现许多不同的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李爱华;;从赋比兴看原始诗性思维结构[J];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志岳;赋比兴本义说——兼论赋体的发展[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3 黄霖;赋比兴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4 刘士林;“赋比兴”新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张进;论“赋比兴”的语言结构和修辞系统[J];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6 薛世昌;;原生态言说与西和乞巧歌的赋比兴研究[J];兰州学刊;2011年04期

7 朱自清;赋比兴说[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年03期

8 左文华;;“赋比兴”二分法别议[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单小铮;王靖璇;陈玉天;;中西方文论中的“赋比兴”[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9期

10 孙绿江;;赋比兴的发生与心理辨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顺利;;赋比兴的话语过程分析[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2 吴相洲;;中国诗学体系元初代码的破译——读刘怀荣教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3 赵海菱;;论赋在《诗经》叙事诗中的作用[A];诗经研究丛刊(第四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赋比兴:事关自然与科学的博物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杨亮;赋比兴是民族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N];光明日报;2007年

3 蒋伟文;散文诗需往“诗”的方向深入[N];文学报;2012年

4 熊卫松;奉新“五梅山诗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N];宜春日报;2010年

5 左朝胜;茶[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节苓;中国古典意象说之“赋比兴”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示[D];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程贞玫;“比兴”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红霞;中国经典诗词赋比兴典型效应的认知诗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骆朝忠;布依族民歌“Weanl”艺术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胡辉;刘勰诗经观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刘美洁;《诗经》鱼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9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29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