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追寻与占有——对《小王子》的双重解读
本文关键词:爱的追寻与占有——对《小王子》的双重解读
【摘要】:《小王子》是一部同时打动儿童和成人的作品,本文试分析它为何有如此吸引力的原因。在叙事上,《小王子》的故事结构符合传统童话故事的特征,是"出发——返回"式的圆形结构;叙事时间安排巧妙,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方法创造出虚构的真实,满足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审美需要。这使作品表面上呈现出一个关于爱的追寻的童话叙事。但是,如果进行心理分析,就会发现作品在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背后,隐含着作者作为成年男性的话语霸权与自我感动倾向,形成对小王子寻找爱的童话叙事的解构。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关键词】: 《小王子》 童话叙事 成人话语 解构
【分类号】:I565.078
【正文快照】: 从1946年《小王子》出版,到2006年发行六十周年,该书已经售出八千万册,被认为是适合八至八十八岁人阅读的图书。在中国,《小王子》是迄今为止国内拥有最多译本的外国文学作品,它成功地超越了国界、时间,同时打动了儿童和成人的心灵。这部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到底由于何种原因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萍萍;廖小云;;浅析《化身博士》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刘明明;;书信体小说的独特叙事魅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陈昶;;试论《沉沦》中人物形象的精神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陆美娟;彭文娟;;《金锁记》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章晓宇;;论米兰·昆德拉小说《慢》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马雷;;魔幻的时态建构——浅析《百年孤独》中的时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谷鑫鑫;;谈“三角”叙述交流结构中体现的女性叙述的自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任媛媛;;浅析空间叙事理论及其在《河湾》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花平;;试析小说《岁除》中的时间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邹钰瑶;;对于电影《苹果》的双重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戴冠青;陈晓茹;;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631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310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