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天鹅”之歌与政治隐喻
发布时间:2017-08-06 19:04
本文关键词:《喜福会》:“天鹅”之歌与政治隐喻
【摘要】:根据德勒兹和瓜塔里的论述,少数文学是集体政治的重要表达。在当下这一全球化时代,由于人生的偶然或故国的凋敝,流散成为越来越多人切实的生活体验,而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少数文学也自然成为21世纪的重要文学现象。作为一部重要的少数文学作品,谭恩美的《喜福会》讲述了四位移居异国他乡的华人母亲及各自女儿的故事。通过对个体人生遭遇的叙述,该文本描述了四对母女在身份建构上的彷徨、努力和抉择。由于不同缘由抛却故土来到美国,空间上的转移让母亲们得以逃脱故国的不堪。虽都无法完全挣脱过去记忆的梦魇,但母亲们都寄希望女儿们能成功融入美国社会,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作为在美国出生的新一代,四位女儿则分别讲述了各自成长过程中的挫折。虽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和沟通上的障碍,但在人生抉择的路口,母亲苦难的过去最终都演变为智慧的启迪和行动的力量,帮助女儿们超越自身和确立主体性,从而奏响人生的"天鹅"之歌。以少数文学的政治为视角,本文将母女的故事分别解读为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逃逸"和共同体的重新辖域化,由此论述文本中杂糅性主体身份的欺骗性及其与美国当下文化策略的关联。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不莱梅雅各布大学;
【关键词】: 《喜福会》 移民 少数文学 共同体 主体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项目批号:12YJC75201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英国文化研究的现代转型与政治使命”(项目批号:13NDJC140YB)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批号:2012M520879;2013T60438) “浙江理工大学521人才培养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在论述少数文学时,吉尔·德勒兹和瓜塔里曾指出:“少数文学并非产生于少数族裔的语言。它是少数族裔在多数(major)的语言内部建构的东西。”(吉尔·德勒兹、瓜塔里2003:111)在德勒兹和瓜塔里看来,少数文学中的任何陈述都为政治诉求所充斥,因此不可避免是政治性的,并都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沃尔特·米格诺罗;何卫华;谢海燕;;和谐的愿景与去殖民化的世界想象[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康利荣;;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朱文瑞;;从信仰观浅谈《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刘玉静;杨雅t,
本文编号:63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310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