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十九世纪中叶中日地方文人交流秘史钩沉——浙江乍浦诗人沈浪仙与日本播磨诗人河野铁兜的交游

发布时间:2017-08-15 14:43

  本文关键词:十九世纪中叶中日地方文人交流秘史钩沉——浙江乍浦诗人沈浪仙与日本播磨诗人河野铁兜的交游


  更多相关文章: 浙江平湖乍浦 沈浪仙 播磨 姬路 河野铁兜


【摘要】:本文探讨了清末浙江平湖乍浦地方诗人沈浪仙(1802-1862)与日本幕末播磨地区汉诗人河野铁兜(1825-1867)之间鲜为人知的交游关系。试图藉此弥补有关十九世纪中叶中日地方文人交流研究的不足。
【作者单位】: 姬路独协大学大学院;
【关键词】浙江平湖乍浦 沈浪仙 播磨 姬路 河野铁兜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引言纵观迄今为止有关十九世纪中晚期的中日人文交流研究的相关论著,可以发现其明显呈现出下列倾向: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都围绕清末中国官僚文人赴日考察以及中日文人的诗文唱酬等问题而展开;而从时段来看,则大都集中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清同治光绪期、日本明治期);此外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晓军;;清末中国研究日本的先驱者沈筠事迹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存朴;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日本的《海图国志》时代[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3 韩小林;论近代中国从“轻日”到“师日”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4 朱爱莲;;中国早期话剧移植的间接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许宪国;;日本在晚清教育改革视野中的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7 张晓刚;国宇;;《海国图志》与日本世界观念的重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顾悦;;《新译日本法规大全》成书及影响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3期

9 郭斌;;黄尊三的留日活动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3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5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卜晓勇;中国现代科学精英[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胡照青;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法学翻译及其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修圆慧;中国近代科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10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可英;民国时期中国人编日语教材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丽;书籍出版与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勇;日俄战争前后留日学生心态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贺庆为;晚清莲池书院研究(1840-1908)[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丹;岭南画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艳;从投身教育到献身出版:夏丐尊编辑出版活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江平;原敬内阁的外交政策[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红吕;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晓东;;“浪仙”钩沉[J];学术研究;1991年05期

2 吴益群;论浪仙“苦吟诗”的审美内涵[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3 李懿;;从苦吟看唐宋诗人的创作心态与创作理念——贾浪仙与陈后山之五律比较[J];作家;2008年24期

4 ;古之笑谈(一)[J];教师博览;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678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78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