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被窥视的场所——从视觉文化角度解析《天黑以后》

发布时间:2017-08-19 06:36

  本文关键词:被窥视的场所——从视觉文化角度解析《天黑以后》


  更多相关文章: 村上春树 西美尔 人类日常生活 白川 物质化 玛丽 二十一世纪 窥淫癖 这么一来 主体建构


【摘要】: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视觉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而言已经超越了最初认知外部世界的感官作用。在高度物质化的城市生活中,"看"与"被看"之间因由机器的介入而成为建构权利机制的一种方式。关于视觉感官,西美尔提出了重要的两点:第一,眼睛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学成就":相互对视影响个体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第二,强调只有视觉才能拥有和占据……它使我们可以远距离地控制世界,将分离与掌握结合起来。通过寻求距离得到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村上春树;西美尔;人类日常生活;白川;物质化;玛丽;二十一世纪;窥淫癖;这么一来;主体建构;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新世纪以来西部影视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电视剧产业化进程中的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J058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视觉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而言已经超越了最初认知外部世界的感官作用。在高度物质化的城市生活中,“看”与“被看”之间因由机器的介入而成为建构权利机制的一种方式。关于视觉感官,西美尔提出了重要的两点:第一,眼睛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学成就”:相互对视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研;李春洁;;身体的出场、规训与突围——论村上春树的“身体写作”[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叶立刚;;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介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贺晓宏;;民族资产阶级图像的重构——《大染坊》意识形态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厉震林;;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潘桂林;;理论幻景与实践焦虑——读者走向前台之后的学理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邹龙;1978-2008:论述王朔30年创作主体意识与叙事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吕娜;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培婷;《虹》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向远;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龙文虎;被传统文学批评遗忘的村上春树[J];日本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文虎;被传统文学批评遗忘的村上春树[J];日本研究;2001年03期

2 马军;也谈村上春树的创作[J];日本学论坛;2001年03期

3 吴永恒;以独特的笔触传达青春的无奈——试论村上春树《青春的舞步》[J];职大学报;2001年01期

4 刘信宏;试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比喻[J];修辞学习;2001年05期

5 吴玉芬,周延松;诗意、悲悯与救赎——存在主义视界中的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6 吴雨平;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5期

7 祝建伟;理想主义的失落与坚持——村上春树小说人物的统一和分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广宏;从《青春的舞步》看村上春树的叙事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7期

9 陈岭;论村上春树的音乐情结[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荣炯;王辽南;;冷湿的森林风——村上春树及其作品评析[J];艺术广角;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张昊;;我国的村上春树研究现状述评[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狸/编译;村上春树,想像世界的探险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德纯;日本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邱华栋;一流和二流的村上春树[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记者 戴铮;跑着思考的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潘启雯 吉羽;村上春树 风行中国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所长 杨伟;用身体来阅读村上春树[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7 轩文 编译;村上春树:我对写年轻人更有兴趣[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夏威夷大学开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问答:挖掘地下二层的故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刘巽达;从村上春树没获诺奖说起[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欢欢;日本后现代语境下的村上春树小说读解[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张丽娜;试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孤独情境[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王艳;论村上春树小说传统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D];苏州大学;2009年

4 向欣;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赵娟;文字,,流淌的音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谢金洋;世界亚文化框架下的村上春树创作读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9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99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0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