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勃洛克与叶赛宁创作中的“祖国”形象
本文关键词:浅析勃洛克与叶赛宁创作中的“祖国”形象
【摘要】:苏联文学家维·鲍科夫称叶赛宁"是俄罗斯无比湛蓝的天空下一颗嫩绿的小草,它既纤弱又坚强……是伟大的爱,这爱能创造出人世间一切奇迹"。叶赛宁的诗笔调沉郁、朴实自然、充满爱的力量。而勃洛克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继承了俄罗斯沉郁、感伤、凝重的哲理抒情诗传统,又以神秘的笔触展现了躁动、荒诞、虚无、绝望、放纵的现代人的人生状态,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吉洪诺夫曾评价道:"就其歌喉的力量而言,就其深刻和真诚而言,就其题材的广度而言,就其诗歌性格的博大而言,就其与祖国的历史生活的联系而言,亚历山大·勃洛克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本文将对勃洛克和叶赛宁创作中的"祖国"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两位诗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关键词】: 祖国 勃洛克 叶赛宁 革命
【分类号】:I512.0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上半叶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是俄国黎明前的黑暗,此时到处都蔓延着恐怖和暴力的气味,人民痛苦的承受着所有的灾难。与此同时,在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诗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愿意与祖国同甘共苦。“祖国”这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娟;;中俄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苦斗——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和高尔基的《不合时宜的思想》[J];俄罗斯文艺;2006年01期
2 淡修安;;狂热、困惑与沉思——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知识分子视角辨析[J];俄罗斯文艺;2008年04期
3 庄宇;;反乌托邦文学: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路标——《我们》和《野猫精》的历史比较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2年02期
4 肖雯;;解读勃洛克的《十二个》[J];俄语学习;2010年02期
5 郭明军;;试析勃洛克《十二个》中的音乐精神与形式[J];飞天;2009年16期
6 杨素梅;;试析利哈乔夫的知识分子观[J];俄罗斯学刊;2012年04期
7 姚晓萍;;浅析勃洛克抒情诗语言的色彩美[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建华;;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侯朝阳;;作为革命领路人的基督——对勃洛克长诗《十二个》结尾的分析[J];理论界;2012年12期
10 金雁;;俄国平民知识分子“激进性”中的僧侣因素[J];人文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稼民;郝宇青;;从建构到失语——社会变迁中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芸;战国政学关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2 余献勤;勃洛克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杨方;周扬思想文化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郝若琦;勃洛克抒情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姚晓萍;境界与精神[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李海英;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抒情精神[D];河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蕊;俄罗斯知识分子矛盾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妍慧;普希金的圣经情结[D];湘潭大学;2003年
3 李雪茹;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前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葛建华;评葛兰西知识道德集团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肖艳丹;契诃夫小说与印象主义[D];湘潭大学;2006年
6 谷正;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7 郝永萍;契诃夫的影响与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9年
8 李晓玲;论陈应松小说的底层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美娟;试论《普拉东诺夫》的超时代性[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叶婷;历史语境中的精神困惑与重塑[D];江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蕴璞;;叶赛宁少作五首[J];俄罗斯文艺;2008年03期
2 郑飞;;我依旧是温柔如当年 读叶赛宁《给母亲的信》[J];世界文化;2012年09期
3 李视岐;叶赛宁的生平与创作[J];名作欣赏;1981年04期
4 叶赛宁 ,戈宝权 ,王守仁;叶赛宁诗四首[J];苏联文艺;1984年01期
5 孔延庚;龙飞;;回忆叶赛宁[J];文化译丛;1984年04期
6 刘湛秋;茹香雪;;叶赛宁诗抄[J];文化译丛;1984年04期
7 杜嘉蓁;试论叶赛宁的代表作——《安娜·斯涅金娜》[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8 叶赛宁 ,顾蕴璞;叶赛宁诗三首[J];苏联文学;1987年03期
9 梁爱菊;;叶赛宁诗歌的历史命运[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可夫;叶赛宁气质新论:忧郁与狂放[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守仁;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龙飞;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龙飞;叶赛宁早期的婚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车前子;锁状的玻璃盒[N];北京日报;2001年
5 谷羽;俄罗斯诗坛的伯乐[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栗亮;叶赛宁的“庄稼汉天堂”构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纪妍彦;叶赛宁诗歌与东正教文化的暗合[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朱劲松;语用语境在叶赛宁诗歌中的构建与关联[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9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9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