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文学印象主义

发布时间:2017-08-23 04:22

  本文关键词:文学印象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本质直观 意向性 价值


【摘要】:文学印象主义的美学追求是谋求唤醒主观、感官印象,通过特定的主体意识过滤出某个时间和空间中的一个最初的核心客体。在现象学视阈下印象主义的"看"是本质直观,通过直观直接把握事物本质,其印象是与客观事实紧密关联的主观意向性,是整个具体的主客体关系本身。这种印象的表达是主体身心契合地在对象世界中对生命存在进行本真的体验,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意义与价值。印象主义的现代意义在于它启示我们在感性与理性、信仰与科学之间找到平衡和谐点。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文学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本质直观 意向性 价值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象学视阈下的文学印象主义”(12YJA752021)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诗意栖居——文学印象主义美学研究”(2011FWX014)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略说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最初指19世纪后半期始于法国的绘画流派,以后逐渐被用来描述美学观点相近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画家们以一种感性印象代替古典主义学院派艺术对形象的精雕细琢,摆脱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理性、科学、严谨的艺术语言,把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和印象作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清;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韩颖;方晟岚;绳勇;;南京台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冠军;;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内涵演变辨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赵岩;马玉涵;储俊;邓盾;;内外源赤霉素对苗期矮牵牛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7 任艳利;张维;尚天翠;;新疆野核桃叶提取物抑菌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8 徐玲;蔡正洪;;结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9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鸿勋;;永葆城市的“生命印记”——北京城现代化所引起的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张高攀;;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力;李德聪;郑波;刘学柱;杨世弘;丁雁生;;炸药近地空爆近区现象的数字图像分析[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曾晓渝;尹世玮;;语言深度接触现象的认识问题——以海南三亚回辉话为例[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彭龙;;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生活[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斐;;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10 蒋星梅;;社会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青年的社会流动——以滇南L林业局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幺飞;基于改进型模糊综合评估的弹道导弹攻防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尹德凤;职业价值观对女硕士职业兴趣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霞;“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与相关文化的关系[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韩立明;印象主义在中国——评穆家麒教授的点彩艺术[J];艺术教育;2005年05期

3 马永建;;城市印象主义[J];世界美术;2005年04期

4 孟绘霞;;“眼睛”的背后——再论印象主义[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林欣;;漫谈对法国印象主义的认识[J];美术大观;2008年12期

6 孔凡杰;陆猛;;重构印象主义:印象四期与二次革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沈鸿雁;;从绘画到文学和音乐——简评法国印象主义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陈耕;戴琼瑶;;论述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异同[J];学理论;2010年12期

9 邹丹;;西方印象主义之印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0期

10 周绍举;;再读印象主义——由梵·高的《向日葵》所引起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键;;印象主义批评观念在中国(1922-1937)[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喜岷;罗蒙将带来新“印象主义”[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伊者;捕捉“光”与“色”的人们[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彭文慧;印象主义作品的绘画色彩[N];安徽日报;2005年

4 葛佳平 董绪文;解读印象主义[N];美术报;2004年

5 金立文 敬写;晓理践画堪楷模[N];美术报;2009年

6 罗中立 何多苓 庞茂琨 陈平 邱瑞敏 沈行工 袁运生 陈世宁;名家评说印象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二)[N];美术报;2004年

7 ;阳光和空气扑面而来[N];文艺报;2004年

8 高天民;印象派在中国(下)[N];美术报;2004年

9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刘剑;感受色彩[N];美术报;2002年

10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婷婷;《印象主义》节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杨金鸥;印象主义运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任双秀;论印象主义在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中的运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4 高娜娜;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印象主义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董娟;枫丹白露的阳光[D];暨南大学;2008年

6 王徽;独特的印象主义大师[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 杨彦丽;印象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和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小会;《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印象主义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楠;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社会背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肖振;游离于自然主义之外的印象主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2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22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