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克纳与莫言的酒神精神
本文关键词:论福克纳与莫言的酒神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福克纳 莫言 酒神精神 《喧哗与骚动》 《红高粱家族》
【摘要】:福克纳与莫言的比较研究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他们的创作带有强烈的酒神精神,这与他们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在写作上,他们注重叙述的狂欢之美,在人物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人性的自然之美。酒神精神在他们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与《红高粱家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彰显了福克纳与莫言在生命与艺术上的狂欢。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福克纳 莫言 酒神精神 《喧哗与骚动》 《红高粱家族》
【分类号】:I106-03
【正文快照】: 尼采说:“我是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最后一个弟子。”[1]101狄奥尼索斯(Dionysus)即酒神,是古希腊神话中酿酒及酿酒植物的保护神。19世纪70年代初期,尼采最早提出了“酒神”的概念,认为“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主观情感的放纵,酒神精神是人类自古有之的大创造,大破坏的精神”。8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清华;叙述的极限——论莫言[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2 王晋生;论尼采的酒神精神[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莫言;;童年的读书梦[J];新一代;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湘云;上帝的记号:福克纳“白痴”形象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余小倩;朱振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艳;;福克纳小说中的多重声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黄然;;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看女性意识的觉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彩霞;;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文学王国的基督教图景[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六辑[C];2013年
5 顾祖钊;;“新理性主义”之我见[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6 郑立怡;;声音缺失与意义在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形象的文化价值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2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724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2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