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移民作家汉语写作中的身份困惑
本文关键词:当代移民作家汉语写作中的身份困惑
【摘要】:移民作家汉语写作的存在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种特别表现。其所谓边缘与中心的话语权力消长仍然体现于中国两岸三地范围内的文学场域中,这不取决于作家的国籍身份归属,而是和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密切相关。对《金山》涉嫌抄袭事件的争论引发评论者对后殖民意义上"第三文化空间"叙事有效性的重新审视。颠倒错置的理论话语不仅丧失其阐释的合理性,也掩盖了文学创作主体的本相。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移民作家 汉语写作 身份认同 涉嫌抄袭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3YJC820088)
【分类号】:I711.074
【正文快照】: 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涉嫌抄袭问题自2010年开始在网络上议论纷纷,反驳与支持的双方各执异辞、真假难辨。2011年《金山》英文版在北美发行,涉嫌被侵权的三名加拿大华裔作家在本国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此案尚未审结,对这一事件的相关权利责任的维护有待司法机构做出裁决,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歌苓;;呆下来,活下去[J];北京文学;2002年11期
2 颜敏;;“第三种空间”的美学建构——试论张翎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定位[J];当代文坛;2010年02期
3 苏童;张翎;朵渔;张承志;郜元宝;笛安;;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专辑[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4期
4 解亘;;驱逐搅乱著作权法的概念:“剽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朱小燕;;失去纯真的文学创作——互文性或抄袭[J];华文文学;2012年06期
6 赵稀方;;后殖民文学[J];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赵稀方;历史,性别与海派美学——评张翎的《邮购新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1期
8 饶們子,费勇;论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J];文学评论;1996年01期
9 陈国恩;;海外华文文学不能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1期
10 徐学清;;文学创作中的抄袭与互文性[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刘艺菲;;剥离“常识”的果壳——解读《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伍鹏;;精英文化如何走向大众——从《于丹,为大众找回了孔子》说开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刘华;;浅析中国英语词汇层面上的文化身份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阎敏;韩静;;论李碧华《霸王别姬》隐含的三层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郑晓红;;消费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晶;;论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中的移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马艳霞;庄勇;;促进贵州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对策初探——基于社会科学管理的视角[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惠娴;符号学视域下的《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报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文璨;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蒋小平;药品广告对健康消费神话的建构[D];湘潭大学;2010年
8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余颖;网络传播中的草根新闻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凌峰;;学术规范中反剽窃的信息技术视角[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2 杨利华;冯晓青;;学术不端与知识产权——以学术剽窃及其治理为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杨嘉文;;试论我国《著作权法》上的剽窃标准[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6期
4 汪建成;;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J];法学家;2009年04期
5 赵俊杰;谢飞;;基于段落相似度的论文抄袭判定[J];电脑与电信;2008年08期
6 朱显荣;试析抄袭的认定标准[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饶們子,蒲若茜;新移民文学的崭新突破——评华人作家张翎"跨越边界"的小说创作[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金渝林;论作品的独创性[J];法学研究;1995年04期
9 解亘;;冒认专利效力考(上)——发明人主义的再诠释[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10 解亘;;冒认专利效力考(下)——发明人主义的再诠释[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伟杰;;在边缘空间寻找家园——澳华新移民作家四人散论[J];华文文学;2007年04期
2 陈瑞琳;;“离散”后的“超越”——论北美新移民作家的文化心态[J];华文文学;2007年05期
3 刘增美;;抵达与回归之间——评哈金的新作《移民作家》[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5期
4 解孝娟;;忧患、写实:怀想中国的一种方式——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散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解孝娟;;淡化的文化乡愁——“新移民作家”小说创作的新契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欧光安;;欲做“代言”而不得——哈金《移民作家》评介[J];国外文学;2012年01期
7 陈爱敏;陈一雷;;哈金的《移民作家》与“家”之情愫[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黄田心;;北美新移民小说中的历史漂泊意识[J];名作欣赏;2014年03期
9 刘冰;;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裔新移民作家[J];作家;2010年04期
10 杨英;;到文学中找家的孩子——从《午夜之子》看移民作家的创作[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禹媚;新移民作家成参评中坚力量[N];中山日报;2009年
2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汤奇云;移民作家也有软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江少川;《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记录新移民作家的足迹[N];文艺报;2014年
4 陈瑞琳;《海外新移民作家访谈录》:“一代飞鸿”雁归来[N];文艺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金涛;方块字架起文化的桥梁[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陈瑞琳;北美新移民作家扫描[N];文艺报;2005年
7 马一川;《台港文学选刊》推出北美新移民作家散文专辑[N];文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维永 纳杨;“新移民文学”渐成气候[N];文艺报;2004年
9 陈瑞琳;“离而不散”的加华文学[N];文艺报;2007年
10 陈瑞琳(美国) 吴冰;北美华人作家剪影[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孝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旅外作家与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丰云;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猗涵;新移民小说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王怡;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西南大学;2013年
3 贺小力;新移民作家“文革”小说的儿童叙事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张煜;移民作家笔下的二十世纪“上海书写”[D];苏州大学;2011年
5 时淑桥;异域守望者的记忆言说[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芳;在“他者”中建构[D];暨南大学;2012年
7 陈文烨;消费时代的异国之恋[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云;漫漫天涯路 悠悠故国情[D];安徽大学;2005年
9 文晶;海南移民作家群小说创作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10 张帆;库切小说中的“受难者”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1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5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