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桑短篇小说《美之艺术家》中的含混
本文关键词:论霍桑短篇小说《美之艺术家》中的含混
更多相关文章: 霍桑 《美之艺术家》 含混 双重性 矛盾思想
【摘要】:短篇小说是霍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美之艺术家》中采用了颇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含混与双重性。这一写作手法具体体现为矛盾的叙述、具有双重属性的象征物、含混、谜一般的结尾等。从本质上来说,小说文本的含混是霍桑矛盾思想和心态的体现,而这一特点也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霍桑 《美之艺术家》 含混 双重性 矛盾思想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霍桑是美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家,短篇小说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含混性与模糊性。本文以霍桑1844年的作品《美之艺术家》为文本,分析含混性在小说中的种种表现,并探讨其本质和形成原因,从而为更好地理解霍桑作品提供一些参考。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文开;论霍桑小说的梦境描写[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2 黄立;霍桑笔下的女性神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3 葛红;霍桑的小说创作与罗曼司体裁观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王海珍;霍桑的罗曼司小说模糊风格的成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5 娄素琴;;论霍桑笔下的“自然人”形象[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张彩红;;霍桑人学思想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8期
7 张晓辉;;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2期
8 梁蔚菁;;试析霍桑作品中的科学家形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张晓辉;;论西方文化非理性主义观的现实意义——霍桑作品解析[J];新闻爱好者;2009年12期
10 方文开;;福谷:霍桑探讨权力运作机制的舞台[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瑞雪;《牧师黑面纱》的原罪意识解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杨丽娜;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刘玉;论霍桑小说中人物的悲剧[D];湘潭大学;2009年
4 丁珏;穿越黑暗——霍桑笔下的恶人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沈洁瑕;蒙着面纱的霍桑[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晓毓;论霍桑的罪恶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方文开;论霍桑的现代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立思;那撒内尔·霍桑作品神秘性探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周艳;试论霍桑的工业文化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陆续;三重景观:霍桑《玉石雕像》中的地点与空间[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6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5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