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里没有仇恨——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战争描写
本文关键词:天堂里没有仇恨——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战争描写
【摘要】:《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历史上的两大史诗之一。史诗主要描写的是发生在婆罗多族内部般度王族和俱卢王族之间波澜壮阔的一场大决战。史诗以王位争夺引起的仇恨为线索,以18天大战为顺序,描写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战争过程和惨烈悲壮、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四五百万军队同归于尽,只有般度五子中的坚战到达天堂,因为那里没有仇恨。《摩诃婆罗多》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古印度人民的社会生活、宗教习俗、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单位】: 平顶山财经学校;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战争 场面描写
【分类号】:I351.072
【正文快照】: 什么时代产生诗人?那是在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当困乏的人民开始喘息的时候。那时的想象力被伤心惨目的景象所激动,就会描绘出后世未曾亲身经历的人所不认识的事物。难道我们没有在某些时候感受过一种陌生的恐怖吗?对法国人狄德罗的提问,印度人的回答应该是坚定的:那就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侯娜;;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与崇高美[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4 宋嘉扬;;抗战时期郭沫若史剧创作情感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俞博;;异曲同工:崇高与大美[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6期
6 宋桂友;论郭风散文诗对人观照的变化[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7 张云鹏;彼岸世界的寻求——象征主义诗论基础性倾向分析[J];昌潍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8 王确;;儒家文化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长白论丛;1997年03期
9 李向明;;欧洲诗学传统中的艺术媒介观念[J];当代文坛;2010年05期
10 张平;;《羚羊与秧鸡》的生态审丑解读[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范传南;明代九边京运年例银及其经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召;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马玲;郁达夫与自然主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孙建;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D];山东大学;2011年
4 蒋媛媛;美丽的梦魇[D];西南大学;2012年
5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肖丽华;《十日谈》的文学叙事深层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丹;“语势”与“势”庞德译学理论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张雪超;论新时期彝族凉山诗人群的汉诗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刘芝璐;鞭打感情,,从那儿敲出智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龙余;;《摩诃婆罗多》全本汉译的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2 孟昭毅;;《摩诃婆罗多》分合论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3 爱德华·贝尔 ,李一鸣;一部史诗剧——《摩诃婆罗多》[J];戏剧报;1985年12期
4 葛维钧;;梵语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译本出版[J];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5 肖涵;;试析《摩诃婆罗多》中安巴公主的形象[J];文学教育(上);2007年06期
6 赵言超;;复制与变体——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罗刹吃人故事在中国的流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董友忱;;《摩诃婆罗多》在孟加拉语地区的传播[J];长江学术;2009年02期
8 王鸿博;;《摩诃婆罗多》“咒祝”主题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9 孙俊红;;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3年32期
10 金克木;;《摩诃婆罗多插话选》序[J];南亚研究;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明;;《摩诃婆罗多》插话的审美意义[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2 刘安武;;《摩诃婆罗多》中的插话《莎维德丽传》[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3 唐龙;;古希腊和印度史诗中悲剧美学特征及其根源[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双弓;做梦都在翻译《摩诃婆罗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摩诃婆罗多》责任编辑 郑文林;《摩诃婆罗多》青丝变白发 丹心译史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朝戈金 黄宝生;《摩诃婆罗多》:“百科全书式”的印度史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复旦大学教授 钱文忠;《摩诃婆罗多》里的古印度传奇[N];深圳商报;2012年
5 记者 李瑞英;中文本《摩诃婆罗多》《中国古典文学图志》问世[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坤宁;《摩诃婆罗多》《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762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6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