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小说《坟》的时空体形式与女性成长叙事——基于符号学视角的讨论

发布时间:2017-09-11 23:17

  本文关键词:小说《坟》的时空体形式与女性成长叙事——基于符号学视角的讨论


  更多相关文章: 波特 《坟》 女性成长叙事 符号自我 时空体 巴赫金


【摘要】: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和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入手,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短篇小说《坟》中采用的时空体形式以及女性成长叙事。该小说描述的是九岁的米兰达和哥哥在家族坟地探宝埋兔的一段童年往事,见证米兰达成长的只有两段时间,两个场景。通过两个时间段、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和时间向度的"过去性",叙事主体勾勒了人物的符号自我建立过程;通过两个关联场景的塑造和空间转换,叙事主体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体现的成长的空间性。作者通过独特的时空体试图传达的正是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存意义的探寻和自我身份的认知。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波特 《坟》 女性成长叙事 符号自我 时空体 巴赫金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凯瑟琳·安·波特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348) 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专项基金项目“凯瑟琳·安·波特的小说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13ZX4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The Chronotope and Female Growth Narrative in Grav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一、引言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坟》是叙事主体的自传色彩作品,小说描述了九岁的女主人公米兰达和12岁的哥哥保罗在家族坟地探宝埋兔的一段童年往事。这个故事可以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一茗;;评《符号自我》[J];符号与传媒;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温纯如;;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与列宁的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薛君;;《开花的犹大树》之圣经原型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洪礼维;赵光军;;孝伦理与封建中国生产方式的关系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童庆炳;;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程秀峰;;爱伦·坡作品后现代性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谷香娜;;叛逆者的乡愁——论《中午酒》的视角与隐含作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李先国;;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海派秧歌的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马保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刘振罡;;云南花灯的价值重估与可行性发展分析[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赵营波;;完整的世界与大协调策略题记:打破一个圆,就得再建一个圆,不能留缺口[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杨金洲;;论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聂石樵;;对宋江形象的再认识[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霄;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曾洁;论《赎罪》中的不可靠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娜;“参与”与“超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写作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商秀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增;;成长的世界图景——论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孙鹏程;孙良好;;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研究的四条思路[J];黑河学刊;2009年08期

3 赵景云;王菊丽;;论《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时空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玉瑛;;《魔障》的时空运用特色[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5 许利;郑延国;;巴赫金时空体验证说[J];求索;2011年11期

6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温玉霞;;《地狱的十个圈子》的时空内涵及其表现方式[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8 孙鹏程;;巴赫金“作者时空体”的宗教阐释及其诗学意义[J];学理论;2009年14期

9 庄华萍;;《凶年纪事》的叙事形式与“作者时空体”[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10 康亮;;论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理论[J];学理论;2012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乔小玉;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与“人”的凸显[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艳;《长日入夜行》中时空体艺术的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孙鹏程;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研究[D];温州大学;2007年

4 张璐;《你能走多远?》的狂欢—对话时空体[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田右英;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涛;反乌托邦经典《我们》中的时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蕊;无处可逃的逃亡[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李丹霞;混沌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熹微;聪颖孩子的颠覆[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3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33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