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力量——雪莱《西风颂》中的另一主题
本文关键词:西风的力量——雪莱《西风颂》中的另一主题
【摘要】:"风"历来都是各国诗人抒情的最好题材,以"风"来抒情的诗歌不计其数,其中闻名遐迩的一篇是英国作家雪莱的《西风颂》。多年来学者们多从《西风颂》的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著述。但笔者认为该诗中还隐藏另外一主题——西风的力量,并试图从其表现的革命性及预言方面对西风的力量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关键词】: 雪莱 诗歌 《西风颂》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一、诗歌背景雪莱(1792—1822)虽和拜伦一样有着贵族血统,但更具反叛精神。雪莱的时代,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在欧洲各国越演越烈,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不惜任何代价与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最为著名的是爆发于1819年8月的曼切斯特八万工人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义华;;雪莱诗歌和道德关系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2 王梦景;吴格非;;以“雪莱”之名——论罗伯特·勃朗宁诗歌理念的传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孙相阳;朱玲琳;;雪莱与穆旦后期诗歌“智慧”抒写的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闽英;;论雪莱《爱的哲学》中的根隐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燕秋;;雪莱及其创作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黄翔;;雪莱诗歌的主题特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5期
7 张剑;;从政治诗学到多元批评:新中国60年雪莱诗歌研究的考察与分析[J];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8 杨熙龄;;"社会主义的急先锋"——诗人雪莱的政论和哲学著作[J];读书;1981年08期
9 江枫;译诗,应该力求形神皆似——《雪莱诗选》译后追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10 刘禹宪;试谈雪莱及其“西风颂”[J];九江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正芳;雪莱的“印象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樽 实习生 王苏蓉;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杨正润;无私的?不道德的?疯狂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徐鲁;雪莱的金子之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屠岸;拜谒济慈墓和济慈、雪莱纪念馆[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胡;西蒙·阿米塔奇获济慈-雪莱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胡;佛教徒诗人获济慈——雪莱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杨正润;故事比赛与现代普罗米修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徐鲁;近看文化罗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记者 褚国飞;马里兰大学开通“雪莱—戈德温档案”网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平;雪莱的道德思想及其艺术体现[D];湘潭大学;2005年
2 朱燕秋;边缘情境对雪莱及其作品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3 赵军涛;雪莱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寿桔丹;雪莱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王小琨;论雪莱《伊斯兰起义》中的东方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翁翎;雪莱《麦布女王》中科学元素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洪斌;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闫红梅;风与竖琴的谐音——论雪莱作品中的影响与独创观[D];河北大学;2001年
9 郭丽颖;柏拉图主义对雪莱作品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麻冰野;雪莱诗歌中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7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37440.html